1.攝食行為屬于( )
A.先天性的定型行為 B.反射行為 C.個體保存行為
D.種族保存行為 E.后天習得的行為
2.冒險行為的特征有( )
A.不是人類群體或個體所必需的
B.這些行為是否導致損失主要是由機會決定的
C.主題清楚地知道這些行為對自身造成損失的機會比較大
D.冒險過程本身和冒險的結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冒險者的某種心理需求。
E.以上答案都正確
3.腫瘤易發(fā)行為又稱為( )
A.A型行為 B.B型行為 C.C型行為 D.D型行為 E.E型行為
4.健康行為的必備條件為( )
A.行為必須與內在心理狀態(tài)一致,不強迫自己做自己認為沒有價值或不重要的事情,即行為必須具有一致性
B.行為表現必須規(guī)律有衡,即行為必須具有規(guī)律性
C.行為的強度有理性的控制,即行為必須有適宜性
D.行為表現必須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個社會的健康,即行為必須具備有利性
E.行為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又能根據環(huán)境調整自身行為,即行為必須具有與環(huán)境的和諧性
5.偏離行為是指社會適應不良行為,下列不屬于“四大”偏離行為的是( )
A.吸煙 B.自殺 C.酗酒 D.飲食不當 E.缺乏運動
6.目前認為,不屬于“心身疾病”范疇的是( )
A.冠心病 B.支氣管哮喘 C.潰瘍病 D.惡性腫瘤 E.病毒性肝炎
試題來源:【2016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 |
|
7.據統計,我國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1957年依次為:呼吸系統疾病、傳染病、消化系統疾病、心臟病、腦血管病。到1985年前五位死因順位變?yōu)椋盒呐K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根據社會醫(yī)學理論,針對這些變化,下列描述不恰當的是
A.疾病譜、死因譜發(fā)生了變化
B.促進了醫(yī)學模式的轉變
C.病因研究應當由單因素向多因素轉變
D.應注重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E.人群疾病頻率與嚴重程度增加
8.測量在疾病和治療影響下的行為改變和角色功能表現是:( )
A.癌癥病人生活功能指標量表
B.36條目簡明健康量表
C.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命質量量表簡表
D.疾病影響量表
E.特異性量表
9.從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出發(fā)自評自己的生命質量,應選用的量表:( )
A.36條目簡明健康量表
B.普適性量表
C.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命質量量表簡表
D.普適性量表和特異性量表
E.疾病影響量表
10.生命質量評價主要應用于:( )
A.慢性病
B.急性病
C.老年人
D.一般人群
E.慢性病和其他有一定生命數量基礎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