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黃疸的辨證,以陰陽為綱,應首辨陽黃、陰黃。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濕邪偏盛者,熱為濕伏,故發(fā)熱不高,黃疸不如熱重者之鮮明;濕困清陽,邪郁不達,故有頭重身困,胸脘痞滿,口淡不渴等癥。苔厚膩,脈濡緩是濕重之象。答案B是濕重于熱。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黃疸之寒濕阻遏證
證候主癥:身目俱黃,黃色晦暗,或如煙熏,脘腹痞脹,納谷減少,大便不實,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膩,脈濡緩或沉遲。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黃疸之疫毒熾盛證(急黃)
證候主癥:發(fā)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膚瘙癢,高熱口渴,脅痛腹?jié)M,神昏譫語,煩躁抽搐,或見衄血、便血,或肌膚瘀斑,舌質(zhì)紅絳,苔黃而燥,脈弦滑或數(shù)。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黃疸濕重于熱的癥狀特點:身目俱黃,其色不如熱重于濕者鮮明,頭身困重,脘腹痞滿,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便溏,舌苔厚膩微黃,脈弦滑或濡緩。
舌診中講到過,黃苔有淡黃、深黃區(qū)別。苔色愈黃,邪熱愈甚。淡黃苔主熱輕,深黃苔主熱重。所以黃疸中的黃膩苔多見于熱重于濕的證型。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黃疸之寒濕阻遏證
證候主癥:身目俱黃,黃色晦暗,或如煙熏,脘腹痞脹,納谷減少,大便不實,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膩,脈濡緩或沉遲。
治法:溫中化濕,健脾和胃。
代表方:茵陳術(shù)附湯加減。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黃疸之濕重于熱證
證候主癥:身目俱黃,黃色不及前者鮮明,頭重身困,胸脘痞滿,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膩微黃,脈濡數(shù)或濡緩。
治法:利濕化濁運脾,佐以清熱。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黃疸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癥的一種病證,其中目睛黃染尤為本病的重要特征。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其病理因素有濕邪、熱邪、寒邪、疫毒、氣滯、瘀血六種,但其中以濕邪為主。
二、A2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黃疸日久,黃色晦暗如煙熏及納少脘悶,大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等癥因脾陽不振,寒濕內(nèi)停,郁阻肝膽,膽汁外溢,辨證為陰黃之寒濕阻遏證,主方是茵陳術(shù)附湯加減。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黃疸之濕重于熱證
證候主癥:身目俱黃,黃色不及前者鮮明,頭重身困,胸脘痞滿,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膩微黃,脈濡數(shù)或濡緩。
治法:利濕化濁運脾,佐以清熱。
代表方:茵陳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減。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黃疸之寒濕阻遏證
證候主癥:身目俱黃,黃色晦暗,或如煙熏,脘腹痞脹,納谷減少,大便不實,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膩,脈濡緩或沉遲。
治法:溫中化濕,健脾和胃。
三、B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黃疸之熱重于濕證
證候主癥:身目俱黃,黃色鮮明,發(fā)熱口渴,或見心中懊儂,腹部脹悶,口干而苦,惡心嘔吐,小便短少黃赤,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膩,脈象弦數(shù)。
治法:清熱通腑,利濕退黃。
代表方:茵陳蒿湯加減。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黃疸之脾虛濕滯證
證候主癥:身目俱黃,黃色不及前者鮮明,頭重身困,胸脘痞滿,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膩微黃,脈濡數(shù)或濡緩。
治法:利濕化濁運脾,佐以清熱。
代表方:茵陳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減。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黃疸之寒濕阻遏證
證候主癥:身目俱黃,黃色晦暗,或如煙熏,脘腹痞脹,納谷減少,大便不實,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膩,脈濡緩或沉遲。
治法:溫中化濕,健脾和胃。
代表方:茵陳術(shù)附湯加減。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黃疸之膽腑郁熱證
證候主癥:身目發(fā)黃,黃色鮮明,上腹、右脅脹悶疼痛,牽引肩背,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嘔吐呃逆,尿黃赤,大便秘,苔黃舌紅,脈弦滑數(shù)。
治法:疏肝泄熱,利膽退黃。
代表方:大柴胡湯加減。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黃疸之疫毒熾盛證(急黃)
證候主癥:發(fā)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膚瘙癢,高熱口渴,脅痛腹?jié)M,神昏譫語,煩躁抽搐,或見衄血、便血,或肌膚瘀斑,舌質(zhì)紅絳,苔黃而燥,脈弦滑或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