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所體現(xiàn)的是
A、恒動觀念
B、辨證論治
C、形神一體觀
D、整體觀念
E、辯證觀念
22、“津液之府”指的是
A、大腸
B、小腸
C、膀胱
D、三焦
E、腎
23、“土”所不勝者為
A、火
B、土
C、水
D、木
E、金
24、《素問·經(jīng)脈別論》所謂“濁氣歸心,淫精于脈!狈从承
A、主神志
B、主神明
C、藏神
D、主血脈
E、為火臟
25、起到推動呼吸和血液運行功能的是
A、宗氣
B、衛(wèi)氣
C、營氣
D、肺氣
E、元氣
26、陰盛格陽引起的病理變化是
A、真熱假寒證
B、陰陽兩虛證
C、虛寒證
D、虛熱證
E、真寒假熱證
27、“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體現(xiàn)的治則是
A、陰病治陽
B、陽病治陰
C、熱者寒之
D、寒者熱之
E、陰中求陽
28、足手陰經(jīng)的交接部位是
A、肩胛部
B、頭面部
C、胸部
D、背部
E、四肢部
29、下述哪兩臟之間的關(guān)系表示的是氣血關(guān)系
A、心與腎
B、肺與肝
C、心與肺
D、心與脾
E、心與肝
30、脾的陰陽屬性是
A、陽中之陽
B、陽中之陰
C、陰中之陰
D、陰中之陽
E、陰中之至陰
31、脾在竅為
A、口
B、耳
C、鼻
D、目
E、舌
32、下列屬于火的特性的是
A、稼穡
B、曲直
C、從革
D、潤下
E、炎上
33、以下有“腐熟水谷”作用的臟腑是
A、大腸
B、胃
C、小腸
D、三焦
E、脾
34、下列屬于火邪、燥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點是
A、傷津
B、耗氣
C、生風(fēng)
D、收斂
E、動血
35、木為火之
A、所不勝
B、相克
C、母
D、子
E、所勝
36、與足三陰經(jīng)和陰維脈交接的經(jīng)脈是
A、督脈
B、帶脈
C、任脈
D、沖脈
E、陰蹺脈
37、《靈樞》中:肝藏血,血攝
A、神
B、魂
C、意
D、志
E、魄
38、津液的丟失往往伴有氣的損耗,說明二者的關(guān)系是
A、氣能行津
B、氣能攝津
C、氣能生津
D、津能生氣
E、津能載氣
39、具有“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功能的氣是
A、衛(wèi)氣
B、營氣
C、元氣
D、臟腑之氣
E、水谷之氣
40、具有潛藏、封藏生理特性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