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題】
1.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醫(yī)學理論專著是 ( D )
A.《中藏經(jīng)》 B.《景岳全書》 C.《醫(yī)宗金鑒》 D.《黃帝
內(nèi)經(jīng)》 E.《五十二病方》
2.《溫病條辨》的作者是 ( C )
A.吳又可 B.葉天士 C.吳鞠通 D.薛生白 E.王孟英
3.不屬于金元四大家的醫(yī)家是 ( D )
A.張子和 B.李東垣 C.朱丹溪 D.吳又可 E.劉河間
4.在病因理論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學說”的醫(yī)家是 ( E )
A.張仲景 B.陶弘景 C.巢元方 D.孫思邈 E.陳無擇
5.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是 ( D )
A.同病異治 B.異病同治 C.審因論治 D.辨證論治
E.標本同治
6.不屬于“證”所包含的基本內(nèi)容的是 ( A )
A.病情輕重 B.發(fā)病原因 C.邪正關系 D.病變部位
E.病變性質(zhì)
7.根據(jù)五行生克規(guī)律,其錯誤者是 ( C )
A.木為水之子 B.水為火之所不勝 C.金為木之所勝
D.火為土之母 E.水為土之所勝
8.五臟之中,肝為 ( E )
A.陰中之陰 B.陽中之陰 C.陽中之陽 D.陰中之至陰
E.陰中之陽
9.根據(jù)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東方、春天、酸味及青色歸屬于 ( D )
A.土 B.金 C.水 D.木 E.火
10.不屬于根據(jù)五行相生覿律制定的治法是 (E )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益火補土 D.金水相生
E.瀉南補北
11.“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治療原則的確立,其理論依據(jù)是五行的
( A )
A.相生規(guī)律 B.相克規(guī)律 C.相乘規(guī)律 D.相侮規(guī)律
E.制化規(guī)律
12.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zhì)或作用的事物,歸屬于 ( C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3.具有收斂、沉降、肅殺等性質(zhì)或作用的事物,歸屬于 ( D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4.“亢則害,承乃制”主要說明了五行間的 ( E )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15.“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屬于 ( D )
A.陰陽的對立 B.陰陽的消長 C.陰陽的互根 D.陰陽的
轉化 E.陰陽的相互制約
16.“陽病治陰”的治療原則適用于 ( A )
A.陰虛陽亢 B.陽虛陰勝 C.陽氣暴脫 D.陰損及陽
E.陽損及陰
17.自夏至秋及冬,氣候由炎熱逐漸轉涼變寒,屬于 ( E )
A.陰制約陽 B.陽制約陰 C.陰陽轉化 D.陰消陽長
E.陽消陰長
18.某些急性熱病,持續(xù)高熱,若突然出現(xiàn)體溫下降,四肢厥冷等危象者,
屬于 ( C )
A.陰消陽長 ,B.陽消陰長 C.由陽轉陰 D.由陰轉陽
E.陰制約陽
19.“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是由于陰陽之間哪種關系遭到破壞所致
( B )
A.消長平衡 B.互根互用 C.相互轉化 D.對立制約
E.陰陽交感
20.“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說明了陰陽之間的何種
關系 ( D )
A.對立制約 B.相互轉化 C.交合感應 D.互根互用
E.消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