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五腧穴中,以所出為:
A.井
B.滎
C.輸
D.經(jīng)
E.合
答案 A
【22】手腕關節(jié)橫紋上所謂六個穴位:
A.都是原穴
B.都是腧穴
C.屈側(cè)的是輸穴,伸側(cè)的是原穴
D.屈側(cè)的是原穴,伸側(cè)的是輸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E
【23】治療表里經(jīng)疾病,絡穴常與什么穴配伍?
A. 郄穴
B. 原穴
C. 俞穴
D. 募穴
E. 合穴
答案 B
【24】背俞穴中的厥陰俞,首見于哪本醫(yī)籍的?
A.《難經(jīng)》
B.《脈經(jīng)》
C.《甲乙經(jīng)》
D.《針灸資生經(jīng)》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E
提示 背俞穴中厥陰俞首見于《千金要方》。
【25】俞、募穴主要載于《脈經(jīng)》。但還缺少二穴,這兩穴是:
A.肺穴 心俞
B.膈俞 肝俞
C.膽俞 脾俞
D.厥陰俞 三焦俞
E.胃俞 腎俞
答案 D
【26】募穴的刺激點共有:
A.12個
B.15個
C.18個
D.21個
E.24個
答案 C
【27】下述有關募穴的概念哪項是錯誤的?
A. 是臟腑經(jīng)氣匯聚的地方
B. 均位于胸腹部
C. 與內(nèi)臟的高下部位相應
D. 在各臟腑所屬的經(jīng)脈循行線上
E. 腑病取之,有“陽病引陰”之意
答案 D
【28】首先記載募穴名稱和位置的醫(yī)學文獻是:
A.《難經(jīng)》
B.《脈經(jīng)》
C.《甲乙經(jīng)》
D.《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
E.《針灸大成》
答案 B
提示 募、俞穴始見《素問·奇病論》,但無具體穴名。至《脈經(jīng)》才提出除心包募、三焦募以外的十個募穴名稱和位置。
【29】完整記載“八會穴”的醫(yī)籍是:
A.《內(nèi)經(jīng)》
B.《難經(jīng)》
C.《針灸甲乙經(jīng)》
D.《千金要方》
E.《明堂空穴針灸治要》
答案 B
提示 《難經(jīng)·四十五難》:“經(jīng)言八會者,……腑會太倉,臟會季肋,筋會陽陵者,髓會絕骨,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nèi)也。”
【30】特定穴中的八會穴是指哪些精氣所匯聚的腧穴?
A. 氣、血、腦、髓、筋、脈、膽、女子胞。
B. 臟、腑、經(jīng)、脈、氣、血、陰、陽。
C. 臟、腑、氣、血、筋、脈、骨、髓。
D. 氣、血、腦、髓、津、神、脈、絡。
E. 腦、髓、臟、腑、脈、膽、筋、骨。
答案 C
【31】“竇氏八穴”是指:
A. 八會穴
B. 八髎穴
C. 八脈交會穴
D. 八風穴
E. 八邪穴
答案 C
提示 八脈交會穴是金元時代針灸雪茄竇漢卿得于山人宋子華之手,而且竇氏以善用此法聞名,故后人稱之為“竇氏八穴”。
【32】八脈交會穴均分布于:
A. 奇經(jīng)八脈循行線上
B. 腕踝關節(jié)附近
C. 肘膝關節(jié)附近
D. 胸、腹部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33】郄穴的名稱和位置,首載于:
A.《靈柩》
B.《難經(jīng)》
C.《針灸甲乙經(jīng)》
D.《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
E.《千金方》
答案 C
【34】下列特性穴中,治療急性病癥應首先選用:
A. 原穴
B. 俞穴
C. 八會穴
D. 八脈交會穴
E. 郄穴
答案 E
【35】在下列特定穴中,治療腑病應選用:
A. 五輸穴
B. 原穴
C. 絡穴
D. 下合穴
E. 郄穴
答案 D
【36】在特定穴的主治中,六腑下合穴的主治與哪類學位近似?
A.(背)俞穴
B.募穴
C.絡穴
D.郄穴
E.原穴
答案 B
【37】下列特性穴中。除……外基本上都位于肘、膝關節(jié)以下。
A. 八脈交會穴
B. 五輸穴
C. 絡穴
D. 八會穴
E. 原穴
答案 D
【38】骨度分寸法最早見于:
A.《黃帝內(nèi)經(jīng)》
B.馬王堆出土的漢墓《帛書》
C.《針灸甲乙經(jīng)》
D.《千金要方》
E.《難經(jīng)》
答案 A
【39】根據(jù)骨度分寸,除……外,兩者間距都是9寸:
A. 兩完骨間
B. 天突至歧骨
C. 腋前紋頭至肘橫紋
D. 腋至季脅
E. 胸劍聯(lián)合至陰交
答案 D
【40】根據(jù)骨度分寸法,印堂穴至百會穴為:
A.18寸
B.15寸
C.8寸
D.12寸
E.10寸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