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第一單元考試科目有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西醫(yī)診斷學,醫(yī)學倫理和衛(wèi)生法規(guī)、中藥學、方劑學。
(一)A1型題
1.“六淫”是指( )
A. 六氣 B. 六氣的太過和不及 C. 六種毒氣 D. 六種外感病邪的統(tǒng)稱 E. 風寒暑濕燥火
2.下列哪項不是六淫致病的特點( )
A. 季節(jié)性 B. 地區(qū)性 C. 傳染性 D. 轉化性 E. 外感性
3.常為外感病致病先導的邪氣是( )
A. 熱邪 B. 風邪 C. 寒邪 D. 暑邪 E. 燥邪
4.六淫中易侵犯人體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濕邪 D. 燥邪 E. 暑邪
5.六淫中,易導致疼痛的邪氣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濕邪 E. 燥邪
6.六淫中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的邪氣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濕邪 E. 燥邪
7.在六淫中,最易傷肺的邪氣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濕邪 E. 燥邪
8.燥邪致病最易損傷人體的( )
A. 津液 B. 氣 C. 血 D.精 E. 神
9.在六淫中,易擾心神的邪氣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濕邪 E. 燥邪
10.下列哪項屬于風性善行的致病特點( )
A. 手足震顫 B. 四肢抽搐 C. 四肢游走性疼痛 D. 角弓反張
E. 四肢麻木
11.下列哪項屬于濕邪的性質( )
A. 凝滯 B. 粘滯 C. 澀滯 D. 瘀滯 E. 動血
12.可致小便渾濁澀滯不暢等癥的邪氣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濕邪 E. 燥邪
13.寒性收引可導致( )
A. 阻滯氣機 B. 損傷陽氣 C. 耗氣傷津 D. 氣機收斂 E. 凝滯經(jīng)脈
14.稱為“百病之始”的邪氣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濕邪 E. 燥邪
15.常引起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腠理閉塞的邪氣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濕邪 D. 瘀血 E. 暑邪
16.在六淫中獨見于夏季的邪氣是( )
A. 風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濕邪 E. 火邪
17.只有外感而無內生的邪氣是( )
A. 寒 B. 燥 C. 濕 D. 暑 E. 火
18.導致行痹發(fā)生的主要邪氣是( )
A. 寒邪 B. 濕邪 C. 熱邪 D. 風邪 E. 火邪
19.導致著痹發(fā)生的主要邪氣是( )
A. 寒邪 B. 濕邪 C. 熱邪 D. 風邪 E. 火邪
20.具有升散而又挾濕特性的邪氣是( )
A. 濕邪 B. 燥邪 C. 熱邪 D. 暑邪 E. 寒
21.寒邪的致病特點有易致( )
A. 氣消 B. 氣耗 C. 氣泄 D. 氣亂 E. 氣收
22.炎夏之日,癥見氣短乏力,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 )
A暑熱熾盛 B. 擾及心神 C. 耗氣傷津 D. 暑濕夾雜 E. 熱極生風
23.臨床上癥見頭痛如裂,目赤腫痛,其病機為( )
A. 心火上炎 B. 肝火上炎 C. 胃火熾盛 D. 肺火熾盛 E. 陰火熾盛
24.寒邪、濕邪的共同致病特點是( )
A. 損傷陽氣 B. 阻遏氣機 C. 粘膩重濁 D. 凝滯收引 E. 病程纏綿
25.在一定條件下,“五志”和“五氣”皆可化( )
A. 風 B. 寒 C. 濕 D. 火 E. 燥
26.下列哪一項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點( )
A. 上炎 B. 耗氣 C. 傷津 D. 動血 E. 擾神
27.六淫之中,唯一可直中少陰為病者,應屬( )
A. 燥邪 B. 寒邪 C. 暑邪 D. 火邪 E. 濕邪
28.不屬于疫氣性質及致病特點的是( )
A. 傳染性強 B. 特異性強 C. 癥狀相似 D. 氣候反常 E. 發(fā)病急驟
29.下列哪項不屬于疫病發(fā)生流行的原因( )
A. 社會因素 B. 氣候因素 C. 隔離因素 D.環(huán)境因素 E.體質因素
30.明確提出“三因學說”的醫(yī)家是( )
A. 張仲景 B. 劉完素 C. 陳無擇 D. 陶弘景 E. 巢元方
(一)A1型題
1.D 答案分析: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熱(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tǒng)稱。
2.C 答案分析:傳染性是癘氣最顯著的致病特點。
3.B 答案分析:風邪常為外感病致病的先導,寒、濕、燥、熱等邪氣,多依附于風而侵襲人體。
4.A 答案分析:風性輕揚開泄,易襲陽位,容易侵犯人體上部和肌腠。
5.B 答案分析:寒性凝滯,寒邪侵入人體,陽氣受損,經(jīng)脈氣血失于陽氣溫煦,則凝結阻滯,澀滯不通,不通則痛,故寒邪傷人多見疼痛癥狀。
6.D 答案分析:濕邪侵及人體,由于其粘膩停滯的特性,故濕邪最易阻滯氣機,導致氣機升降失常的病理變化。濕為陰邪,濕勝即陰勝,陰勝則陽病,故濕邪為害,易傷陽氣。
7.E 答案分析:燥為秋令主氣,與肺相應。肺為嬌臟,喜清肅滋潤而惡燥。肺開竅于鼻,燥邪傷人,多從口鼻而入,故燥邪最易傷肺。
8.A 答案分析:燥性干澀,侵犯人體,最易損傷人體的津液。
9.C 答案分析:心在五行中屬火,火熱之性躁動,與心相應,故火熱之邪入于營血,尤易影響心神。
10.C 答案分析:“善行”是指風邪具有善動不居、易行而無定處的特征。風邪偏盛所致痹證為“行痹”,其特點是四肢關節(jié)游走性疼痛。
11.B 答案分析:濕性粘滯。寒邪凝滯,燥邪澀滯,熱(火)邪易動血。凝滯、澀滯、瘀滯等都是干擾答案。
12.D 答案分析:濕性重濁粘滯,故濕邪為患,易于出現(xiàn)排泄物和分泌物穢濁不清,粘膩不爽的癥狀。
13.D 答案分析:寒性收引,“寒則氣收”,故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閉塞。
14.A 答案分析:寒、濕、燥、熱等邪氣,多是依附于風而侵襲人體致病。風邪常為外邪致病的先導,故又有“風為百病之長”、“風為百病之始”之稱。
15.B 答案分析:寒性收縮牽引,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故常引起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腠理閉塞的癥狀。
16.C 答案分析:暑為夏季主氣,暑邪為夏令的火熱之邪。暑邪獨見夏令,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一般發(fā)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
17.D 答案分析:暑邪純屬外邪,只有外感而無內生,故無“內暑”之說。
18.D 答案分析:風邪偏盛所致痹證為“行痹”,其特點是四肢關節(jié)游走性疼痛。體現(xiàn)了風邪善行數(shù)變的特性。
19.B 答案分析:濕邪偏盛所致痹證為“著痹”,其特點是四肢關節(jié)酸重疼痛,體現(xiàn)了濕性重濁的特點。
20.D 答案分析:暑性升散,易于傷津耗氣;暑多挾濕,故暑邪為病,常見暑濕夾雜證候。
21.E 答案分析:《素問·舉痛論》說:“寒則氣收!
22.C 答案分析:炎熱夏季容易感受暑邪,暑邪易于傷津耗氣,癥見氣短乏力,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23.B 答案分析:肝開竅于目,火性炎上,故肝火上炎,而見頭痛如裂,目赤腫痛。
24.A 答案分析:寒邪和濕邪都是陰邪,易損傷陽氣。
25.D 答案分析:“五志”和“五氣”皆可化火。
26.C 答案分析:熱(火)邪侵犯人體,因其燔灼蒸騰而消灼煎熬陰津;燥性干澀,侵犯人體,最易損傷人體的津液;暑邪侵犯人體多直入氣分,使腠理開泄、津液發(fā)散于體表,而致大汗出,從而耗傷津液。
27.B 答案分析:心腎陽虛,寒邪可直中少陰,則可見惡寒蜷臥,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
28.D 答案分析:氣候反常是疫氣的發(fā)生和流行因素,而不是疫氣的致病特點。
29.E 答案分析:A、B、C、D都是疫病發(fā)生流行的原因,而E不是疫病發(fā)生流行的原因。
30.C 答案分析:宋代陳無擇明確提出“三因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