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黃疸出血型鉤體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B
A.急性肝衰竭
B.急性腎衰竭
C.消化道大出血
D.肺大出血
E.中樞型呼吸衰竭
22.鉤體病最常見的熱型是: A
A.稽留熱
B.馳張熱
C.間歇熱
D.波狀熱
E.不規(guī)則熱
23.在臨床中對鉤體病和流行性出血熱的鑒別診斷最有意義的是: D
A.稽留熱
B.頭痛、周身酸痛
C.皮膚出血點
D.腓腸肌明顯壓痛
E.結膜充血
24.鉤體病人后發(fā)熱的原因是: D
A.復發(fā)
B.再燃
C.繼發(fā)感染
D.變態(tài)反應
E.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紊亂
25.下列各項中,對鉤體病具有早期診斷價值的是: E
A.血培養(yǎng)
B.顯凝試驗
C.紅細胞溶解試驗
D.補體結合試驗
E.PCR檢測鉤體核酸
26.目前國內鉤體病病原治療首選: B
A.四環(huán)素
B.青霉素
C.慶大霉素
D.頭孢噻吩
E.紅霉素
27.鉤體病的預防可采取綜合性措施,主要依靠: D
A.管好豬犬
B.消滅家鼠、野鼠
C.改造疫源地,切斷傳播途徑
D.鉤體菌苗接種
E.注意個人防護,避免接觸疫水
28.下列各項中,對于鉤體病和流行性出血熱的鑒別診斷意義最小的是: E
A.發(fā)病季節(jié)
B.顏面和肢體明顯出血傾向、腫脹
C.腓腸肌明顯按壓痛
D.淺表淋巴結非化膿性腫痛
E.急性腎功能衰竭
29.鉤體病的臨床表現及嚴重程度與下列哪種因素無關: E
A.鉤體的類別
B.鉤體的毒力
C.鉤體的數量
D.機體的個體反應差異
E.年齡及性別
30.關于鉤體病的臨床表現,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C
A.急起發(fā)熱,多呈稽留熱型,部分呈馳張熱
B.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腸肌和腰背肌肉疼痛較為突出
C.結膜充血,伴明顯畏光、有分泌物
D.淺表淋巴結腫大與疼痛,多為腹股溝淋巴結
E.少數病人有腹瀉
31.關于鉤體病的臨床表現,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D
A.各型病人都可有腎臟損害的表現
B.少數鉤體病人可發(fā)生少尿、氮質血癥
C.黃疸出血型主要表現為黃疸、出血傾向和腎臟損害,可發(fā)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D.腹股溝淋巴結紅腫、疼痛和壓痛,觸之有波動感
E.鉤體病腦膜炎型可出現腦膜刺激癥或者是神志改變,腦脊液呈無菌型腦膜炎改變
32.關于鉤體病后發(fā)熱,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C
A.多于體溫正常后3~4天發(fā)生,體溫38℃左右,持續(xù)1~3天
B.后發(fā)熱與抗生素的劑量無關
C.后發(fā)熱時重新出現鉤體血癥
D.血內嗜酸粒細胞可增高
E.后發(fā)熱預后好
33.關于鉤體病,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E
A.每次流行時,單純型最多見
B.肺大出血是鉤體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C.各型病人均可出現腎損害
D.部分病人可死于急性腎功能衰竭
E.腦膜腦炎型患者的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
34.鉤體病肺彌漫性大出血的因素包括下列各項,除外: E
A.病原體毒力強
B.病人免疫力低
C.病后未及時治療
D.青霉素治療后加重反應
E.早期應用鎮(zhèn)靜劑
35.鉤體病的診斷依據除外哪項: C
A.在流行地區(qū)6~10月,在近20天內曾接觸過可能污染鉤體的水
B.急起發(fā)熱,全身疼痛,腓腸肌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無其他原因者
C.血象中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正;蚪档
D.在青霉素治療過程中出現赫氏反應
E.胸片、雙肺呈毛玻璃狀或有彌漫性點狀、片狀或融合性片狀影
36.鉤體病治療措施中不妥當的是: B
A.抗生素治療用至退熱后3天
B.為盡快殺滅病原體首先應大劑量使用青霉素
C.青霉素、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是有效的病原治療藥物
D.肺大出血型應盡早使用鎮(zhèn)靜劑
E.黃疸出血型患者應采用保護肝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