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復習指導 >> 2020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方劑學復習資料:祛痰劑

2020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方劑學復習資料:祛痰劑

來源:考試網(wǎng)   2020-06-08   【

  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藥物】半夏 橘紅 茯苓 炙甘草 生姜 烏梅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證候】濕痰證?人蕴刀啵滓卓,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配伍意義】

  烏梅斂肺,與半夏、橘紅、生姜相伍,使散中有收,祛痰而不傷正。

  溫膽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藥物】半夏 竹茹 枳實 陳皮 炙甘草 茯苓 生姜 大棗

  【功用】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主治證候】膽郁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易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

  【配伍意義】方中以辛溫之半夏為君,燥濕化痰,和胃止嘔。臣以甘而微寒之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半夏與竹茹相伍,一溫一涼,化痰和胃,止嘔除煩;又臣以辛苦溫之陳皮,理氣行滯,燥濕化痰;辛苦微寒之枳實,降氣導滯,消痰除痞;陳皮與枳實相合,亦一溫一涼,理氣化痰。佐以茯苓,健脾滲濕;生姜、大棗調(diào)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亦為佐藥。甘草為使,調(diào)和諸藥。本方諸藥配伍,溫涼兼進,不寒不燥,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

  濕痰證 證候辨識

  濕痰證:嘔惡,眩暈,舌苔白膩,脈滑

  ※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二陳湯

  ※ 虛煩不眠,膽怯易驚,脈弦滑 ---溫膽湯

  清熱化痰

  清氣化痰丸(《醫(yī)方考》)

  【組成藥物】陳皮 杏仁 枳實 黃芩 瓜蔞仁 茯苓 膽南星 半夏 姜汁

  【功用】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主治證候】痰熱咳嗽?人詺獯,咳痰黃稠,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煩躁不寧,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配伍意義】方中膽南星味苦性涼,清熱化痰,善治痰熱;瓜蔞仁甘寒,清熱化痰,且能導痰熱從大便而下,共為君藥。半夏燥濕化痰,黃芩清降肺熱,二者相配,相輔相成,又相制相成,共為臣藥。治痰當須順氣,故以枳實破氣化痰以寬胸,杏仁肅降肺氣以宣上,陳皮理氣化痰以暢中,茯苓益氣健脾滲濕以杜絕生痰之源,共為佐藥。姜汁化痰開結(jié),為佐使藥。諸藥配伍,以使肺熱得清,痰熱得化,氣機得暢,諸癥悉平。

  小陷胸湯(《傷寒論》)

  【組成藥物】黃連 半夏 瓜蔞實

  【功用】清熱化痰,寬胸散結(jié)。

  【主治證候】痰熱互結(jié)證。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心胸悶痛,或咳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配伍意義】方中全瓜蔞甘寒,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是為君藥。用時先煮,意在“以緩治上”,而通胸膈之痹。臣以黃連苦寒泄熱除痞,半夏辛溫化痰散結(jié)。兩者合用,一苦一辛,體現(xiàn)辛開苦降之法;與瓜蔞相伍,潤燥相得,是為清熱化痰,散結(jié)開痞的常用組合。本方證為痰熱互結(jié)心下,病位局限,病情相對較輕,病勢較緩,僅見胸脘痞悶、按之始痛、脈象浮滑,故用瓜蔞與黃連、半夏相伍,清熱滌痰散結(jié)。

  熱痰證 證候辨識

  熱痰證:咳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 胸膈痞滿,氣急嘔惡  ---清氣化痰丸

  ※ 胸脘痞悶,按之則痛    ---小陷胸湯

  潤燥化痰

  貝母瓜蔞散(《醫(yī)學心悟》)

  【組成藥物】貝母 瓜蔞 天花粉 茯苓 橘紅 桔梗

  【功用】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主治證候】燥痰咳嗽。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配伍意義】方中以貝母潤肺清熱,化痰止咳,瓜蔞清肺潤燥,開結(jié)滌痰;共為君藥。臣以天花粉,清降肺熱,生津潤燥。痰因濕聚,濕自脾來,痰又易阻滯氣機,故佐以橘紅理氣化痰、茯苓健脾滲濕,但因橘紅溫燥、茯苓滲利,故用量較輕。桔梗宣肺化痰,且引諸藥入肺經(jīng),為佐使藥。諸藥配伍,清潤宣化并用,肺脾同調(diào),以潤肺化痰為主,潤肺不留痰,化痰不傷津,共奏潤肺清熱、理氣化痰之效。

  溫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湯(《金匱要略》)

  【組成藥物】茯苓 甘草 干姜 細辛 五味子

  【功用】溫肺化飲。

  【主治證候】寒飲咳嗽?人粤慷,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滿不舒,舌苔白滑,脈弦滑。

  三子養(yǎng)親湯(《皆效方》;錄自《雜病廣要》)

  【組成藥物】紫蘇子 白芥子 萊菔子

  【功用】溫肺化痰,降氣消食。

  【主治證候】痰壅氣逆食滯證?人源,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

  化痰息風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醫(yī)學心悟》)

  【組成藥物】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紅 白術(shù) 甘草 生姜、大棗

  【功用】化痰息風,健脾祛濕。

  【主治證候】風痰上擾證。眩暈,頭痛,胸膈痞悶,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弦滑。

  【配伍意義】

  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天麻平肝息風,止眩暈。臣以白術(shù)、茯苓健脾祛濕,以治生痰之源。佐以橘紅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消。佐使甘草和中調(diào)藥;生姜、大棗調(diào)和脾胃,生姜兼能制約半夏毒性。諸藥配伍,風痰并治,標本兼顧,以化痰息風治標為主,健脾祛濕之本為輔,共奏化痰息風、健脾祛濕之效。

  查看更多試題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2020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試題】

歡迎加入執(zhí)業(yè)醫(yī)師交流群:248943119,還能和考友一起學習交流

糾錯評論責編:wzj123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定西市| 雅安市| 义马市| 临洮县| 黔南| 长顺县| 金沙县| 昌邑市| 阿克苏市| 通海县| 托克托县| 长顺县| 社旗县| 永登县| 柯坪县| 盐亭县| 鹤壁市| 高邮市| 奎屯市| 会理县| 阳原县| 普定县| 高平市| 资溪县| 奉贤区| 灵璧县| 大关县| 南宁市| 沐川县| 淮滨县| 滨海县| 邳州市| 连南| 张家口市| 平顶山市| 综艺| 紫金县| 平凉市| 尤溪县| 泸定县|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