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復(fù)習指導(dǎo) >> 2020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方劑學復(fù)習資料:祛濕劑

2020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方劑學復(fù)習資料:祛濕劑

來源:考試網(wǎng)   2019-11-25   【

  祛濕劑

  燥濕和胃

  平胃散(《簡要濟眾方》)

  【組成藥物】蒼術(shù) 厚樸 陳橘皮 炙甘草 生姜 大棗

  【功用】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證候】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配伍意義】方中蒼術(shù)為君藥,燥濕健脾,使?jié)耢疃⑦\有權(quán),脾健則濕邪得化。臣以厚樸,行氣除滿,且可化濕,厚樸與蒼術(shù)相伍,行氣燥濕運脾,佐以陳皮理氣和胃,燥濕醒脾。甘草為使,調(diào)和諸藥,且能益氣健脾和中。煎加生姜、大棗,生姜溫散水濕且和胃降逆;大棗補脾益氣以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棗合用調(diào)和脾胃。諸藥配伍共奏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效。

  藿香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藥物】藿香 白芷 紫蘇 厚樸 半夏曲 茯苓 白術(shù) 大腹皮陳皮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棗)

  【功用】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證候】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證。惡寒發(fā)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

  【配伍意義】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濕,辟穢和中,升清降濁,為君藥。風寒襲表以白芷、紫蘇既助藿香解表散寒,又助藿香芳香化濕;半夏曲醒脾燥濕;厚樸行氣化濕,共為臣藥。氣能化濕,以陳皮行氣燥濕和胃,桔梗宣利肺氣,大腹皮行氣利濕;脾主化濕,以白術(shù)健脾燥濕;濕從下去,以茯苓滲濕健脾,共為佐藥。生姜、大棗、甘草健脾和胃,調(diào)和諸藥,為佐使藥。諸藥配伍,以奏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效。

  【配伍特點】表里同治,以治里為主。

  【運用】

  辨證要點 臨床應(yīng)用以惡寒發(fā)熱,上吐下瀉,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加減變化 若表邪偏重,寒熱無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兼氣滯脘腹脹痛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氣止痛。

  使用注意 本方重在化濕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較弱,故服后宜溫覆以助解表。濕熱霍亂之吐瀉,則非本方所宜。

糾錯評論責編:jianghongying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桦甸市| 岢岚县| 天水市| 随州市| 盈江县| 海淀区| 贺兰县| 年辖:市辖区| 应城市| 新巴尔虎右旗| 康乐县| 内黄县| 依安县| 陇南市| 卢湾区| 德江县| 穆棱市| 岳阳县| 宁强县| 宁河县| 和顺县| 葫芦岛市| 宁津县| 阳谷县| 临清市| 偃师市| 旌德县| 泗阳县| 万全县| 丰顺县| 福州市| 海宁市| 韩城市| 阿克陶县| 华宁县| 兰溪市| 永福县| 连城县| 莒南县| 神木县|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