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藥
概述
本類藥性味多辛苦溫而芳香。主歸脾、胃、肝、肺經(jīng)。
具有理氣健脾、疏肝解郁、理氣寬胸、行氣止痛、破氣散結(jié)等功效。
主要適用于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肝氣郁滯之脅肋脹痛、抑郁不樂、疝氣疼痛、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肺氣壅滯之胸悶胸痛、咳嗽氣喘等證。
本類藥物多辛溫香燥,易耗氣傷陰,故氣陰不足者慎用。
陳皮
性能:辛、苦,溫。歸脾、肺經(jīng)。
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應(yīng)用:
脾胃氣滯證。以寒濕阻中之氣滯最宜。
嘔吐、呃逆。
濕痰、寒痰咳嗽。為治痰之要藥。
胸痹。
青皮
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應(yīng)用:
肝郁氣滯證。尤宜于治肝郁氣滯之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房腫痛。
氣滯脘腹疼痛。
食積腹痛。
癥瘕積聚、久瘧痞塊。
鑒別用藥:
陳皮與青皮
共同功效:行氣消積化滯,同治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及嘔吐食少等證。
不同功效:陳皮性溫而不峻,行氣力緩,偏入脾肺,長于燥濕化痰,用于痰飲停滯肺胃之咳嗽氣喘、嘔噦、腹痛、泄瀉;青皮性較峻烈,行氣力猛,苦泄下行,偏入肝膽,能疏肝散結(jié)止痛,消積化滯,主治肝郁乳房脹痛或結(jié)塊,脅肋脹痛,疝氣疼痛,食積腹痛,癥瘕積聚等癥。
枳實
性能:苦、辛、酸,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應(yīng)用:
胃腸積滯,濕熱瀉痢。善破氣除痞、消積導(dǎo)滯。
胸痹、結(jié)胸。
氣滯胸脅疼痛。產(chǎn)后腹痛。
胃擴(kuò)張、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臟器下垂病證。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木香
性能: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三焦經(jīng)。
功效: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應(yīng)用:
脾胃氣滯證。善通行脾胃之滯氣,既為行氣止痛之要藥,又為健脾消食之佳品。
瀉痢里急后重。善行大腸之滯氣,為治濕熱瀉痢里急后重之要藥。
腹痛脅痛,黃疸,疝氣疼痛。
胸痹。
用法:煎服。生用行氣力強(qiáng),煨用行氣力緩而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沉香
功效: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主治病證:
胸腹脹痛。
胃寒嘔吐。善溫胃降氣而止嘔。
虛喘證。
用法:煎服,宜后下;或磨汁沖服,或入丸散劑。
檀香
功效:行氣止痛,散寒調(diào)中。
應(yīng)用:胸腹寒凝氣滯。
用法:煎服,宜后下;入丸散。
川楝子
功效:行氣止痛,殺蟲。
應(yīng)用:
肝郁化火諸痛證。
蟲積腹痛。
頭癬、禿瘡。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過量或持續(xù)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烏藥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主治病證】寒凝氣滯胸腹諸痛證,尿頻遺尿。
荔枝核
【功效】行氣散結(jié),散寒止痛。
香附
性能: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jīng)。
功效:疏肝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理氣調(diào)中。
應(yīng)用:
肝郁氣滯脅痛、腹痛。為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之要藥。
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乳房脹痛。為婦科調(diào)經(jīng)之要藥。
氣滯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