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滲濕藥
概述
本類藥物味多甘淡,主歸膀胱、小腸經(jīng)。
具有利水滲濕、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功效。
本類藥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痰飲、淋證、黃疸、濕瘡、帶下、濕溫等水濕所致的各種病證。
使用注意事項:
本類藥易耗傷津液,對陰虧津少、腎虛遺精遺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有些藥物有較強的通利作用,孕婦應(yīng)慎用。
利水消腫藥
本類藥物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
具有利水消腫作用。
本類藥主要適用于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小便不利,以及泄瀉、痰飲等證。
茯苓
性能: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應(yīng)用:
水腫。為利水消腫之要藥。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
痰飲。
脾虛泄瀉。尤宜于脾虛濕盛泄瀉。
心悸,失眠。
豬苓
性能: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
應(yīng)用: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利水作用較強。
鑒別用藥:
豬苓與茯苓相同功效:利水消腫滲濕,用治水腫,小便不利等證。
不同功效:豬苓利水作用較強,無補益之功。而茯苓性平和,能補能利,既善滲泄水濕,又能健脾寧心。
薏苡仁
性能: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應(yīng)用:
水腫,小便不利,腳氣。
脾虛泄瀉。尤宜治脾虛濕盛之泄瀉。
濕痹拘攣。
肺癰,腸癰。
用法:煎服。清利濕熱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
使用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
鑒別用藥:
薏苡仁與茯苓
二藥共同功效:利水消腫,滲濕,健脾。
不同功效:
薏苡仁性涼而清熱,排膿消癰,又擅除痹。
茯苓性平,且補益心脾,寧心安神。
澤瀉
性能:甘,寒。歸腎、膀胱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應(yīng)用:
水腫,小便不利,泄瀉。
淋證,遺精。以下焦?jié)駸嵴哂葹檫m宜。
冬瓜皮
功效:利水消腫,清熱解暑。
香加皮
功效:利水消腫,祛風濕,強筋骨。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有強心利尿作用,服用不宜過量。
利尿通淋藥
本類藥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嗄芙敌,寒能清熱,善走下焦。具有利尿通淋作用。
主要適用于小便短赤、熱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證。
車前子
性能:甘,微寒。歸肝、腎、肺、小腸經(jīng)。
功效:
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
應(yīng)用:
淋證,水腫。善通利水道,清膀胱熱結(jié)。
泄瀉。能利水濕,分清濁而止瀉,即利小便以實大便。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瀉。
目赤腫痛,目暗昏花,翳障。
痰熱咳嗽。
用法:煎服,宜包煎。
滑石
功效:利水通淋,清熱解暑,收濕斂瘡。
應(yīng)用:
熱淋,石淋,尿熱澀痛。能清膀胱濕熱而通利水道,是治淋證常用藥。
暑濕,濕溫。
濕瘡,濕疹,痱子。
用法:煎服,宜包煎。外用適量。
木通
性能:苦,寒。有毒。歸心、小腸、膀胱經(jīng)。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經(jīng)下乳。
應(yīng)用:
熱淋澀痛,水腫。
口舌生瘡,心煩尿赤。能上清心經(jīng)之火,下泄小腸之熱。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瘡,或心火下移小腸而致的心煩尿赤等癥。
經(jīng)閉乳少。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過量服或久服,孕婦忌服,內(nèi)無濕熱者、兒童與年老體弱者慎用。
通草
功效:利尿通淋,通氣下乳。
應(yīng)用:
淋證,水腫。
產(chǎn)后乳汁不下。
瞿麥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經(jīng)。
應(yīng)用:
淋證。尤以熱淋最為適宜。
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