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瘡
大綱要求:
陰瘡的定義
病因病機
辨證論治
陰瘡的定義
婦人外陰部結(jié)塊紅腫,或潰爛成瘡,黃水淋瀝,局部腫痛,甚則潰瘍?nèi)缦x蝕者,稱“陰瘡”,又稱“陰蝕”、“陰蝕瘡”。本病多見于西醫(yī)的“外陰潰瘍”、“前庭大腺膿腫”。
病因病機
主要由熱毒熾盛或寒濕凝滯,侵蝕外陰部肌膚所致。
常見病因有熱毒、寒濕。
辨證論治(治療應內(nèi)外兼顧,在全身用藥的同時,重視局部治療)
熱毒證:外陰部皮膚局限性鮮紅腫脹,破潰糜爛(毒),灼熱結(jié)塊,膿苔稠黏,或膿水淋瀝;全身見身熱心煩,口干納少,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消瘡。
方藥:龍膽瀉肝湯。
寒濕證:陰部肌膚腫潰,觸之堅硬,色晦黯不澤,日久不愈,膿水淋瀝,疼痛綿綿(陰證的特點);伴面色治法:溫經(jīng)散寒,除濕消瘡
方藥:陽和湯或托里消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