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涼血藥
一、性能功效
清熱涼血藥,多為甘苦咸寒之品。咸能入血,寒能清熱。多歸心、肝經(jīng)。心主血,肝藏血,故本類藥物具有清解營分、血分熱邪的作用。
二、適應(yīng)范圍
1.主要用于營分、血分等實熱證。
如溫?zé)岵崛霠I分,熱灼營陰,心神被擾,癥見舌絳、身熱夜甚、心煩不寐、脈細(xì)數(shù),甚則神昏譫語、斑疹隱隱;邪陷心包,神昏譫語、舌蹇足厥、舌質(zhì)紅絳;熱入血分,熱盛迫血,心神擾亂,癥見舌色深絳、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斑疹紫暗、躁擾不安、甚或昏狂。亦可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熱出血證。
2.本類藥物中的生地、玄參等,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養(yǎng)陰液,標(biāo)本兼顧。也可用于熱病傷陰的病證。
三、配伍方法
清熱涼血藥,一般適用于熱在營血的病癥。如果氣血兩燔,可配清熱瀉火藥同用,使氣血兩清。
生地黃 玄參
共同點:
生地黃與玄參二者皆味甘苦性寒,均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同可用治:
1.溫?zé)岵崛霠I血,身熱發(fā)斑,煩燥不安,口干舌絳,甚則神昏譫語,常配伍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等藥。
2.熱病傷陰,舌紅口干,或口渴多飲,以及陰虛消渴(內(nèi)熱消渴)。
3.陰虛發(fā)熱,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4.熱甚傷陰劫液而致腸燥便秘,常配伍麥冬。
因此,無論是熱入營血的實熱證,還是陰虛發(fā)熱的虛熱證,二者均可配伍使用。
不同點: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的力量較強(qiáng),為涼血滋陰的要藥。
又常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常配伍生荷葉、生艾葉、生側(cè)柏葉。
玄參味又咸,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之力不如生地,而長于瀉火解毒,散結(jié)消癰。又常用于:
1.外感瘟毒,熱毒壅盛之咽喉腫痛,大頭瘟疫;陰虛火旺之咽喉腫痛;
2.痰火郁結(jié)之瘰疬痰核;
3.瘡瘍腫毒,脫疽。
注意:玄參反藜蘆,不宜同用。
牡丹皮 赤芍
共同點:
牡丹皮與赤芍二者皆味苦性微寒,歸肝經(jīng),均能清熱涼血,活血祛瘀,都具有涼血不留瘀、活血不妄行的特點。血熱、血瘀所致的病證均可使用,而尤宜于血熱兼血瘀者(血熱瘀滯者)。二者均常用于:
1.溫?zé)岵崛霠I血,身熱發(fā)斑,口干舌絳等癥。
2.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月經(jīng)過多。
3.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4.瘡瘍腫毒。
二者臨床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
牡丹皮味又辛,清熱涼血之力較強(qiáng),善于清透陰血分伏熱。又常用于溫病后期,邪伏陰分,津液已傷,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等癥,以及陰虛發(fā)熱,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溫邪傷陰,陰虛發(fā)熱),常配伍青蒿、鱉甲、知母、生地等藥。
且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而能消內(nèi)癰,又常用治腸癰初起,發(fā)熱腹痛(腸癰腹痛)等癥,常配伍大黃等藥。
赤芍活血散瘀止痛之力較強(qiáng),血滯諸證赤芍尤為多用。
且本品又兼能清瀉肝火,用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目生翳障等癥。
注意:赤芍反藜蘆,不宜同用。
水牛角 紫草
共同點:
水牛角與紫草二者均性寒,皆能清熱涼血解毒,都可用治血熱毒盛之斑疹紫黑、色不紅活,以及麻疹紫黯、疹出不透等證。
不同點:
水牛角清熱涼血解毒之力較紫草為強(qiáng),又常用于:
1.溫?zé)岵崛霠I血,身熱煩燥,神昏譫語,舌絳脈數(shù);高熱煩燥,驚厥抽搐;
2.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
此外,水牛角功同犀角而藥力較緩,現(xiàn)代常作為犀角的代用品使用。
注意:本品入湯劑宜銼碎先煎。
紫草偏于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血熱毒盛之斑疹紫黑、色不紅活,以及麻疹紫黯、疹出不透。
此外,也可用于癰疽瘡瘍,濕疹陰癢,水火燙傷,多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