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
嘔吐總由胃氣逆,詳辨虛實定緩急
食傷外邪犯胃腑,保和霍香證有異
痰飲半夏合苓桂,肝氣四逆夏樸一
香砂六君脾胃弱,麥門冬湯胃陰立
【注釋】
、賴I吐以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為基本病機(jī)。臨床分虛實兩大類。實證嘔吐發(fā)病急驟,病程較短,虛證嘔吐起病緩慢,病程較長。②飲食停滯用保和丸,外邪犯胃用藿香正氣散。③半夏合苓桂: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肝氣犯胃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樸湯。④胃陰:胃陰不足。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濁和中—藿香正氣散(霍)
2食滯內(nèi)停:消食化滯,和胃降逆—保和丸(保和)
3痰飲內(nèi)阻:溫中化飲,和胃降逆—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小夏+苓)
4肝氣犯胃:疏肝理氣,和胃降逆—四七湯(四七)
5脾胃氣虛:健脾益氣,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湯(香六)
6脾胃陽虛:溫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湯(理)
7胃陰不足:滋養(yǎng)胃陰,降逆止嘔—麥門冬湯(麥)
〔附一〕吐酸
泛吐酸水有二端,香砂六君左金丸
寒熱加減靈便用,病機(jī)指示屬于肝
【注釋】①吐酸又名泛酸,有寒熱之分。寒證用香砂六君子湯,熱證用左金丸加減。②吐酸總以肝氣犯胃為基本病機(jī)。
〔附二〕嘈雜
嘈雜胃空時作止,饑?yán)蓖礌罘桥c似
溫膽四君熱虛異,歸脾湯主血虛時
【注釋】
、汆须s是指胃中空虛,似饑非饑,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狀,時作時止的病證。②胃熱用溫膽湯、胃虛用四君子湯、血虛用歸脾湯為主方加減應(yīng)用。
【方歌】
、倩粝阏龤馍 見“內(nèi)科·濕阻”。
②保和丸 見“內(nèi)科•胃痛”。
③小半夏湯 《金匱要略》小半夏,半夏生姜配伍桂,
溫化痰飲降胃逆,嘔吐清涎效堪夸。
④苓桂術(shù)甘湯 見“內(nèi)科·心悸”。
、菟哪嫔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
此是陽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⑥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與紫蘇,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氣聚成梅核,降逆開郁氣自舒。
、呦闵傲訙 見“內(nèi)科·濕阻”。
⑧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虛火,益胃生津降逆珍
、嶙蠼鹜 黃連吳萸左金丸,肝經(jīng)郁火此當(dāng)餐
脅痛吞酸還噯氣,辛開苦降沖逆安
⑩溫膽湯 見“內(nèi)科·失眠!
@四君子湯 見“內(nèi)科·癲病”。
⑩歸脾湯 見“內(nèi)科·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