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絡辨證
1、 十二經(jīng)脈病證
【手太陰肺經(jīng)】肺脹、咳喘,胸悶滿悶;肩背痛,或肩背寒;缺盆中少氣,灑淅寒熱,自汗出等;及臑、臂前側廉痛。
【手陽明大腸經(jīng)】齒痛,頸腫,喉痹,目黃,口干,鼽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足陽明胃經(jīng)】發(fā)熱以身前較甚,鼻痛,鼽衄,齒痛,口渴,喉痹,頸腫,膝臏腫痛,循乳部、氣街、股、伏兔、脛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
【足太陰脾經(jīng)】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怏然如衰;身體皆重,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瀉、癥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股膝內(nèi)腫厥,足大趾不用。
【手少陰心經(jīng)】嗌干,心痛,渴而欲飲;及目黃,脅痛,臑臂內(nèi)后廉痛厥,掌中熱痛。
【手太陽小腸經(jīng)】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足太陽膀胱經(jīng)】寒熱、鼻塞;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結,踹如裂,足小趾不用。
【足少陰腎經(jīng)】饑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懸若饑狀,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口熱,舌干咽腫,上氣,嗌干及痛,煩心心痛,脊、股內(nèi)后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肋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煩心,心痛。
【手少陽三焦經(jīng)】耳聾、心脅痛,嗌腫喉痹,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足少陽膽經(jīng)】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zhuǎn)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頭痛頷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微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jié)皆痛,足小趾、次趾不用。
【足厥陰肝經(jīng)】腰痛不可以俛仰,甚則嗌干,胸滿、嘔逆、飱泄、狐疝、遺溺、閉癃,婦人少腹腫。
2、 奇經(jīng)八脈病證
【督脈】實——脊強反拆,虛——頭重;大人癲疾,小兒風癇。
【任脈】男子——疝氣,女子——帶下瘕聚。
【沖脈】氣從少腹上沖胸、咽、咳、唾,氣逆而里急。
【帶脈】腹部脹滿,繞臍腰脊痛,沖心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女子則赤白帶下。
【維脈】陽維——病苦寒熱,陰維——病苦心痛;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怏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蹻脈】陽蹻為病——陰緩陽急,狂走,目不寐;陰蹻——陽緩陰急,陰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