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jié) 血證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諸竅,或下泄于前后二陰,或滲出于肌膚,所形成的一類出血性疾患,統(tǒng)稱血證。在古代醫(yī)籍,亦稱為學(xué)病或失血。
【病因】
1感受外邪:外感侵襲,或因熱病損傷脈絡(luò)而引起出血,其中以熱邪及濕熱所致者為多。
2情志過極:情志不遂,惱怒過度,肝氣郁結(jié)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則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橫逆犯胃則引起吐血。
3飲食不節(jié):飲酒過多以及過食辛辣厚味,滋生濕熱,熱傷脈絡(luò),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損傷脾胃,脾胃虛衰,血失統(tǒng)攝,而引起吐血,便血。
4勞欲體虛:神勞傷心,體勞傷脾,房勞傷腎,勞欲過度,或久病體虛,導(dǎo)致心、脾、腎氣陰的損傷。
5久病之后:久病導(dǎo)致血證的機(jī)理主要有三方面:久病使陰精耗傷,以致陰虛火旺,迫血妄而致出血;久病使正氣虧損,氣虛不攝,血溢脈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絡(luò),是血脈瘀阻,血行不暢,血不循經(jīng)而致出血。
【辨證論治】
(一) 鼻衄
1熱邪犯肺證:桑菊飲加減
2胃熱熾盛證:玉女煎加減
3肝火上炎證:龍膽瀉肝湯加減
4氣血虧虛證:歸脾湯加減
(二) 齒衄
1胃火熾盛證:加味清胃散合泄心湯加減
2陰虛火旺證:六味地黃丸合茜根散加減
(三) 咳血
1燥熱傷肺證:桑杏湯加減
2肝火犯肺證: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
3陰虛肺熱證:百合固金湯加減
(四) 吐血
1胃熱壅盛證:泄心湯合十灰散加減
2肝火犯胃證:龍膽瀉肝湯加減
3氣虛血溢證:歸脾湯加減
(五) 便血
1腸道濕熱證:地榆散合槐角丸加減
2氣虛不攝證:歸脾湯加減
3脾胃虛寒證:黃土湯加減
(六) 尿血
1下焦?jié)駸嶙C:小薊飲子湯加減
2腎虛火旺證:知柏地黃丸加減
3脾不統(tǒng)血證:歸脾湯加減
4腎氣不固證:無比山藥丸加減
(七) 紫斑
1血熱妄行證:十灰散加減
2陰虛火旺證:茜根散加減
3氣不攝血證:歸脾湯加減
考試簡(jiǎn)介 報(bào)名條件 報(bào)名方式 報(bào)名時(shí)間 考試時(shí)間 考試科目 考試題型 合格標(biāo)準(zhǔn) 考試機(jī)構(gòu) 證書注冊(cè) 技能考試 考試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