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固澀劑P231
含 義:以收澀藥為主組成,具有收澀固澀的作用,主治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證的方劑。
分 類: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固脫、澀精止遺、固崩止帶 五類
注意事項:1、配伍相應(yīng)的補益藥物,標本兼治,以提高療效
2、重在收澀固澀,若外邪未盡,不宜過早使用以免“閉門留寇”
3、不宜用于 熱病多汗、痰飲咳嗽、濕熱或傷食瀉痢、火擾精泄、血熱或瘀阻崩漏等實邪所致之證
27、四神丸 《內(nèi)科摘要》
補骨脂 — 溫腎暖脾以止瀉 君 主治:脾腎虛寒之五更泄(腎泄)
肉豆蔻 — 溫脾暖胃,澀腸止泄 五更泄瀉,不思飲食,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或食不消化,腹痛腰酸)
吳茱萸 — 溫里散寒,助陽止瀉 病機:脾腎陽虛,腸道失固
五味子 — 澀腸止泄 治法:溫腎暖脾,澀腸止泄
(生姜/大棗 — 調(diào)理脾胃)
28、完帶湯 《傅青主女科》
白術(shù)/山藥/人參 — 益氣健脾,化濕止帶 (白術(shù)山藥)君 主治:肝郁脾虛 溫濁帶下證
蒼術(shù)/陳皮 — 燥濕健脾 理氣 帶下色白,清稀無臭量多,舌淡苔白 (肢體倦怠,大便稀溏,脈緩或濡弱)
車前子 — 利水滲濕,引濕濁從小便而出 病機:脾虛肝郁,濕濁下注
柴胡/白芍 — 疏肝養(yǎng)血 & (養(yǎng)陰) 治法:健脾疏肝,化濕止帶
黑芥穗 — 祛風祛濕,收澀止帶 甘草 — 益氣補中,調(diào)和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