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及適應(yīng)證
此類藥根據(jù)其藥性和作用的不同,可分為利水滲濕藥、清熱利濕藥和利水通淋藥3類。
1、利水滲濕藥。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利水消腫—主治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小便不利等證。主要用于脾不健運(yùn)、水濕停留,腎及膀胱氣化不行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痰飲眩悸,以及水走大腸引起的水濕泄瀉等證。常用藥有茯苓、豬苓、薏苡仁、蟋蟀等。
2、利水通淋藥: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利尿通淋—主治下焦?jié)駸崃茏C。 主要用于熱淋石淋、小便澀痛等證。常用藥有冬葵子、扁蓄、瞿麥、石韋、海金砂、金錢草、扛板歸、螻蛄等。
3、清熱利濕藥:性味多苦寒--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主治濕熱黃疸。主要用于濕熱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赤白帶下、濕熱瀉痢,濕溫暑溫等證。常用藥有澤瀉、車前子、車前草、滑石、木通、通草、萆薢、冬瓜皮、茵陳蒿、赤小豆、燈心草、地膚子、木防己、玉米須、鴨跖草等。
此外,有些利水滲濕藥還可用于脾虛泄瀉、食少倦怠,產(chǎn)后乳少、乳汁不下,及風(fēng)濕痹證、關(guān)節(jié)紅腫等證。
1、陰虛津虧者慎用。
2、腎虛遺精遺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3、性滑利之品如薏苡仁、冬葵子,孕婦慎用或忌用。
如:茯苓 薏苡仁 扁蓄 冬瓜皮 香加皮 滑石 車前子 瞿麥 地膚子 金錢草 豬苓 海金沙 石韋 冬葵子 燈心草 萆薢 茵陳蒿 虎杖 關(guān)木通 赤小豆 等。
本類藥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功效。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淋證、黃疸、濕瘡、泄瀉、帶下、濕溫、濕痹等水濕所致的各種病證。
應(yīng)用利水滲濕藥,須視不同病證,選用有關(guān)藥物,作適當(dāng)配伍。如水腫驟起有表證者,
配宣肺發(fā)汗藥;水腫日久,脾腎陽(yáng)虛者,配溫補(bǔ)脾腎藥;濕熱合邪者,配清熱藥;寒濕相關(guān)者,配祛寒藥,熱傷血絡(luò)而尿血者,配涼血止血藥;至于泄瀉、痰飲、濕溫、黃疽等,則應(yīng)分別與健脾、芳香化濕、或清熱燥濕藥切配伍。
凡能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治療水濕內(nèi)停病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利水滲濕藥。
本類中藥具有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功效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濕停留所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閉、淋濁、痰飲、黃疸、濕瘡等證。
根據(jù)藥物作用特點(diǎn)不同,分為三類:
1. 利水消腫藥:性味甘淡平或微寒。用于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小便不利,瀉泄、痰飲等證。
2. 利尿通淋藥:性味多苦寒。主入膀胱、腎經(jīng)。用于小便短赤,熱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證。
3. 利濕退黃藥: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膽經(jīng)。用于濕熱黃疸證。
粉萆薢 垂盆草 地耳草 玉米須 虎杖 金錢草 茵陳
活血丹 苘麻子 車前草 川木通 綿萆薢 燈心草 冬葵子
石韋 海金沙 地膚子 扁蓄 瞿麥 通草 關(guān)木通滑石 車前子 椒目 小通草 大腹皮 西瓜翠衣 赤小豆
名稱:抽葫蘆
類別:利水滲濕藥
拉。篎ructus Lagenariae
別名:壺、葫蘆瓜、葫蘆、壺盧
藥用部位:干燥果皮
藥材性狀:果實(shí)多呈啞鈴狀,中部縊細(xì),上部和下部膨大。下部卵形,連于果柄;上部球形,頂端有花柱基。表面黃棕色,較光滑。氣微,味淡。
采收加工: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實(shí)。去皮用。
性味歸經(jīng):平;甘;歸肺、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用于面目浮腫,大腹水腫,腳氣腫脹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或煅存性研末。
禁忌:脾胃虛寒者禁服。車前子 椒目 小通草 大腹皮 西瓜翠衣 赤小豆
例題:
(1) 扁蓄的功效是:
A利水消腫、化痰止咳
B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C利水通淋、清心除煩
D 利水滲濕、止瀉明目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E
(2) 冬瓜皮與葫蘆的最佳適應(yīng)證是:
A熱性水腫
B陰虛水腫
C脾虛水腫
D寒性水腫
E陽(yáng)虛水腫
答案 A
考試簡(jiǎn)介 報(bào)名條件 報(bào)名方式 報(bào)名時(shí)間 考試時(shí)間 考試科目 考試題型 合格標(biāo)準(zhǔn) 考試機(jī)構(gòu) 證書注冊(cè) 技能考試 考試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