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峻下逐水藥
甘遂
瀉水逐飲:水腫、胸水、腹水等實證,風痰癲癇。
消腫散結(jié):瘡癰腫毒等。
注意:有毒,力猛;入丸散,0.5~1g;內(nèi)服需醋制;宜間斷服藥;體虛及孕婦忌服;反甘草。
大戟
瀉下逐飲:水腫,臌脹,胸脅停飲。
消腫散結(jié):癰瘡腫毒,瘰疬痰核。
品種鑒別:京大戟源于大戟科,毒性強,瀉水逐飲力峻。反甘草。
紅大戟源于茜草科,毒性弱,以消腫散結(jié)力佳。體虛及孕婦忌服。
芫花
瀉水逐飲:身面浮腫,大腹水腫,胸脅積液。
祛痰止咳:咳嗽痰喘。
殺蟲療瘡:頭瘡,白禿,頑癬,凍瘡。
內(nèi)服:湯劑,1.5~3g;散劑,每次0.5~1g。醋制能減低毒性。
大戟、甘遂、芫花功效主治異同
相同點:三藥均有毒,均能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治水腫、腹水之實證,以及瘡癰腫毒等,均反甘草。
同中之異:①毒性:芫花為最,其次大戟,再次甘遂;②瀉水強度:甘遂 >大戟>芫花;③瀉水部位:甘遂主瀉經(jīng)遂之水,大戟主瀉臟腑之水,芫花主瀉胸中水。
不同點:甘遂又療風痰,治癲癇;大戟又消瘰疬;芫花又祛痰止咳,殺蟲,治寒痰咳嗽,蟲積腹痛等。
巴豆
瀉下寒積:寒積便秘,腹?jié)M脹痛,小兒痰食積滯。
逐水退腫:水腫、腹水、臌脹。
祛痰利咽:喉痹痰阻結(jié)胸。
療瘡祛腐:癰腫膿成未潰,疥癬,惡瘡。
注意:內(nèi)服0.1~0.3g,入丸散,藥后忌熱粥,畏牽牛,體弱忌服。
藥物經(jīng)過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細小結(jié)晶或升華、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稱制霜法。
牽牛子
瀉下逐水:臌脹、二便不利;肺氣壅滯,痰飲咳喘。
去積:腸胃濕熱積滯,大便秘結(jié),食滯等。
殺蟲:蟲積腹痛。
畏巴豆。體弱忌服。有腎毒性。
千金子
瀉水逐飲:水腫,臌脹,二便不利。
破血消癥:用于癥瘕、經(jīng)閉。頑癬、疣贅,蛇傷。
內(nèi)服,制霜入丸散服,0.5~1g。
外用適量。
別名:續(xù)隨子
例題:
A白頭翁
B黃連
C紅藤
D鴉膽子
E秦皮
(1)可治痢,又可截瘧的藥物是:
(2)可治痢,又可清肝的藥物是:
答案(1)D(2)E
A清熱瀉火藥
B清熱燥溫藥
C消熱涼血藥
D清熱解毒藥
E退虛熱藥
(3)知母、梔子屬于:
(4)黃連、黃柏屬于:
答案(3)A(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