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中藥的配伍
一、配伍的概念
配伍是指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dǎo)下,按照病情、治法和藥性特點,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
二、配伍的意義
1.通過配伍,能增強藥物的療效。
如麻黃配桂枝,增強發(fā)汗解表的作用.
2.擴大治療范圍,適應(yīng)復(fù)雜病情。
3 通過配伍,減少不良反應(yīng)。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三、中藥配伍的內(nèi)容
“七情配伍”,又稱配伍七情、藥物七情。除“單行”外,皆從雙元配伍用藥角度,論述單味中藥通過簡單配伍后的性效變化規(guī)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藥臨床應(yīng)用的7種基本規(guī)律,是中醫(yī)遣藥組方的基礎(chǔ)。
各種配伍關(guān)系的配伍意義
(1)單行
指用單味藥治療病。病情比較單純,選用一味針對性較強的藥物即能獲得療效。
如清金散單用一味黃芩治輕度的肺熱咳血 現(xiàn)代單用鶴草芽驅(qū)除絳蟲。
(2)相須
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yīng)用,可以增強原有療效。
石膏與知母配合,能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
大黃與芒硝配合,能增強攻下瀉熱的治療效果;
全蝎與蜈蚣同用,能明顯增強止痙定搐的作用。
(3)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藥物,以 一種藥為主,另一種藥為輔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藥療效。
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時,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
(4)相畏
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yīng)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古人云:“受彼之制也!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
(5)相殺
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 生姜殺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 相畏、相殺實際上是同一配伍關(guān)系的兩種提法,是藥物間相對而言的。
(6)相惡
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 人參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
(7).相反
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性反應(yīng)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