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部分
1.試胎:妊娠八九個月時,或腹中痛,痛定如常者
2.弄胎:產程正式發(fā)動的前一段時間內,可出現間隔與持續(xù)時間不恒定、強度不增加的假陣縮
3.臨產調護六字真言:睡、忍痛、慢臨盆
4.崩漏治療原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5.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復舊
6.產后三沖:沖心、沖胃、沖肺
7.產后三病:痙、郁冒、大便難
8.產后三急:嘔吐、盜汗、泄瀉
9.產后用藥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小便
婦科《列女傳》記載了最早的“胎教”。
《胎產書》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以胎產命名的產科專著,
《素問腹中論》中出現了婦科歷史上第一首治療血枯經閉的“四烏賊骨一茹丸”,
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現存中醫(yī)古籍中最早設婦科專篇的醫(yī)著,開創(chuàng)了婦科辨證論治及外治法治療婦科病的先河。
朱端章的《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明確記述產后“三沖”危急證,即沖心、沖胃、沖肺
陳自明編著《婦人大全良方》首先提出“婦人以血為基本”的學術觀點,
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中提出:“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天癸已絕,乃屬太陰經也!甭氏忍岢鰦D人不同生理階段應分別從腎肝脾論治
《廣嗣紀要擇偶篇》又指出“五不女”(螺、紋、鼓、角、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