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清熱瀉火藥
【性味】:多甘,次苦,性寒。
【歸經(jīng)】:多入胃、肺、肝經(jīng),次入心、腎經(jīng)。
【功效】:清熱瀉火。
【應(yīng)用】:氣分實熱證,癥見壯熱、口渴、汗出、煩燥、脈洪大。
石膏(CaSO42H2O)VS知母 (根莖)
石膏:生用或煅用;知母:生用或鹽水炙用
【共性】:
【性味】:甘寒
【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清熱瀉火(清肺胃實熱)
治肺胃實熱,發(fā)熱煩渴等
除煩止渴 氣分實熱證。
常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治咳喘、熱病煩渴、消渴病等
【個性】:
石膏
1.寒涼性大于知母(性大寒),味辛善于解肌退熱。
清泄肺熱:肺熱咳嗽,可配麻黃(用量多倍于麻黃)
2.清肺胃實熱要藥
清胃火:用治胃火(熱)之口渴、牙痛等
3.煅用收斂生。河弥委彲兙脻⒉皇湛,濕疹,水火燙傷等。
4.用量用法:煎服,15-60克,打碎先煎。內(nèi)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
5.使用注意:脾胃虛寒、陰虛內(nèi)熱證忌用。
知母
1.質(zhì)潤多液能滋陰潤燥 清肺之中,亦能潤肺-用治肺陰虛之燥咳
潤腸燥―治腸燥便秘
生津止渴-治陰虛消渴
2.滋陰降火:用治腎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常配黃柏,如知柏地黃丸。
蘆根(地下莖)VS天花粉(塊根)
【共性】:
【性味】:甘寒
【功用】:清熱、生津――治熱病津傷口渴及肺熱咳嗽
個性:
蘆根
1. 清熱力較勝,善清肺熱,兼能祛痰排膿,還治肺癰;
2.除煩止嘔:用治胃熱嘔吐。
3.兼利尿――治熱淋(小便短赤,尿道澀痛)
4.兼透疹――治麻疹透發(fā)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