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敗毒散
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 人參各9g 甘草5g
方歌:人參敗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獨芎,薄荷少許姜三片,時行感冒有奇功。
簡捷記憶:活芎參茯草梗,二胡枳荷羌攻。
功用: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主治:氣虛外感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方解:本證證治正氣素虛,又外感風(fēng)寒濕邪所致的氣虛外感的病證。治之當(dāng)以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方中用二活為君藥,辛溫發(fā)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風(fēng)寒濕邪;川芎行氣祛風(fēng),柴胡疏散解肌退熱,為臣藥,以助二活驅(qū)散外邪。桔梗宣肺,枳殼降氣,前胡祛痰,茯苓滲濕,有宣有降,并以祛痰滲濕,以宣利肺氣,皆為佐藥;甘草益氣和中,生姜、薄荷為引,以助解表,為佐使之品。方中人參亦屬佐藥,但意義有二:扶助正氣以祛邪外出;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
1、本方還可以用治外邪里陷所致的痢疾。其證為外邪從表陷里,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氣疏通,里滯亦除,其痢自止。此為“逆流挽舟”之法。
2、本方又名人參敗毒散。
附方:
荊防敗毒散:羌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荊芥、防風(fēng)、桔梗、川芎各5g,甘草3g。功用:發(fā)汗解表,散風(fēng)祛濕。主治:外感風(fēng)寒濕邪,以及時疫瘧疾、痢疾、瘡瘍具有風(fēng)寒濕表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