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腎系病證
第一節(jié) 水腫
一、定義:水腫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體內水液潴留,泛溢肌膚,臨床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征的病證。嚴重者可以伴有胸水、腹水。
二、源流:
1、《內經》中稱為“水”,并根據(jù)不同癥狀分為“風水”、“石水”、“涌 水”。水腫的治療,提出“平治與權衡,去苑陳……開鬼門,潔凈府“的治療原則,
2、《金匱要略》張仲景稱為水氣,分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類。提出了發(fā)汗、利尿兩大治法。
3、宋代嚴用和將水腫分陽水、陰水。治療上倡導溫脾暖腎,開創(chuàng)了補法。
4、《仁齋直指方》創(chuàng)活血利水法。
5、《醫(yī)學入門》提出瘡毒導致水腫的說法。
三、病因病機:
1、病位在肺、脾、腎,關鍵在腎,基本病理變化:肺失通調,脾失轉輸
2、病理因素有風邪、水濕、瘡毒、瘀血。
3、病理性質有陰水、陽水之分。
4、病理基礎以陽氣虛損為主。
5、病理轉化以陽轉陰、實轉虛為主,虛中夾實臨床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