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因病機:
1、病位在胃, 與肝、脾關(guān)系密切
2、病理性質(zhì)有虛實兩類:不通則痛(實)不榮則痛(虛)
3、病理因素有氣滯、寒凝、熱郁、濕阻、血瘀。
4、病理演變:胃痛各型之間可以轉(zhuǎn)化。胃熱熾盛、迫血妄行或脾不統(tǒng)血可以轉(zhuǎn)為吐血、便血;氣滯血瘀、胃失和降可以轉(zhuǎn)為嘔吐、反胃;痰瘀壅塞胃脘可以轉(zhuǎn)為噎膈。
四、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二)治療原則:理氣和胃止痛
(三)分型論治:
1、寒邪客胃證:香蘇散合良附丸
2、飲食傷胃證:保和丸;胃脘痛脹而便閉者,合用小承氣湯;胃痛急劇而拒按,苔黃燥便秘,合用大承氣湯
3、肝氣犯胃證:柴胡疏肝散,也可用沉香降氣散
4、濕熱傷中證:清中湯
5、瘀血停胃證:失笑散合丹參飲;脾胃虛寒,脾不統(tǒng)血,可用黃土湯;失血日久,心悸少氣,多夢少寐,唇白舌淡,可用歸脾湯
6、胃陰虧耗證: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
7、脾胃虛寒證:黃芪建中湯;寒勝而疼甚,哎吐肢冷,可用大建中湯或理中丸;寒熱錯雜,干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用甘草瀉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