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猩紅熱
猩紅熱是一種由痧毒疫邪(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fā)熱,咽喉腫痛或糜爛,全身布發(fā)彌漫性猩紅色皮疹,疹退后脫屑脫皮為特征。
診斷要點:起病急驟,高熱,咽喉腫痛或糜爛,舌乳頭腫脹,狀如楊梅。
起病1~2天出疹,皮疹先見于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于24h內(nèi)蔓延全身。皮膚彌漫潮紅,其上見有均勻、密集的細小丘疹,似雞皮樣,壓之退色;在肘窩、腋窩等皮膚褶皺處皮疹密集成線狀;面部皮膚潮紅無皮疹,而口鼻周圍皮膚如常,形成環(huán)口蒼白圈。
皮疹多于2日內(nèi)達到高峰,繼而按出診順序消退,疹退后1周后開始脫屑,脫屑程度與出診程度一致,出疹重者可見脫皮,脫屑脫皮后無色素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