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陽三焦經(jīng)
關沖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為急救要穴之一。
中渚 【操作】直刺0.3~0.5寸。
外關 【操作】直刺0.5~1寸。
支溝 【操作】直刺0.5~1寸。
肩 【操作】直刺1~1.5寸。
翳風 【操作】直刺0.5~1寸。
角孫 【操作】平刺0.3~0.5寸。
絲竹空【操作】平刺0.3~0.5寸。
足少陽膽經(jīng)
瞳子【操作】平刺0.3~0.5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
率谷 【操作】平刺0.5~0.8寸。
頭臨泣【操作】平刺0.5~0.8寸。
風池 【操作】針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風府穴。深部中間為延髓,必須嚴格掌握針刺的角度與深度。
肩井 【操作】直刺0.5~0.8寸。內(nèi)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婦禁針。
日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臟器。
環(huán)跳 【操作】直刺2~3寸。
風市 【操作】直刺1~1.5寸。
陽陵泉【操作】直刺1~1.5寸。
光明 【操作】直刺0.5~0.8寸。
懸鐘 【操作】直刺0.5~0.8寸。
丘墟 【操作】直刺0.5~0.8寸。
足臨泣【操作】直刺0.5~0.8寸。
俠溪 【操作】直刺0.3~0.5寸。
足竅陰【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足厥陰肝經(jīng)
大敦 【操作】淺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
行間 【操作】直刺0.5~0.8寸。
太沖 【操作】直刺0.5~0.8寸。
蠡溝 【操作】平刺0.5~0.8寸。
曲泉 【操作】直刺1~1.5寸。
章門 【操作】直刺0.8~1寸。
期門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nèi)臟。
督脈
腰陽關【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命門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至陽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大椎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啞門 【操作】正坐位,頭微前傾,項部放松,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傷及延髓。
風府 【操作】正坐位,頭微前傾,項部放松,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傷及延髓。
百會 【操作】平刺0.5~0.8寸;升陽舉陷可用灸法。
神庭 【操作】平刺0.5~0.8寸。
水溝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強刺激;或指甲掐按。為急救要穴之一。
任脈
中極【操作】直刺1~1.5寸;孕婦慎用。
關元【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婦慎用。
氣!静僮鳌恐贝1~1.5寸;多用灸法。孕婦慎用。
神闕【操作】一般不針,多用艾炷隔鹽灸法。
中脘【操作】直刺1~1.5寸。
膻中【操作】平刺0.3~0.5寸。
天突【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將針尖向下,緊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必須嚴格掌握針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傷肺和有關動、靜脈。
廉泉【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