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 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jié) 概述
1.性能特點(diǎn)、功效與適應(yīng)范圍
本類藥味多甘淡,主歸膀胱、小腸經(jīng),具有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濕退黃之功,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痰飲、淋證等水濕所致的各種病證。
2.配伍方法
須視不同病證配用有關(guān)藥物。如水腫驟起有表證者,配宣肺解表藥;水腫日久,脾腎陽虛者,配溫補(bǔ)脾腎藥;濕熱合邪者,配清熱藥;
3.使用注意
本類藥物滲利,易耗傷津液,對(duì)陰虛津少、腎虛遺精遺尿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藥物有較強(qiáng)的通利作用,孕婦應(yīng)慎用。
第二節(jié) 利水消腫藥
茯苓
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利水消腫、滲濕水腫、小便不利。
健脾脾胃氣虛證。
安神心脾兩虛之失眠、心悸、食少、乏力等。
注意搗碎入煎劑。小便通利者慎服。
人參,白術(shù)、甘草(四君子湯)。
薏苡仁
利水消腫、滲濕功似茯苓,又可直達(dá)足部,治療腳氣腫痛。
健脾脾虛泄瀉(炒用)。
除痹濕痹筋脈拘攣,胸痹。
清熱排膿肺癰、腸癰。
注意孕婦慎服。
豬苓
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
利水消腫、滲濕(作用強(qiáng)于茯苓)水腫、小便不利。
常與茯苓相須為用。
無水濕者慎服。
澤瀉
利水消腫、滲濕水腫、小便不利,痰飲,泄瀉。
泄熱泄腎與膀胱濕熱,治下焦?jié)駸嶂S白帶下,小便淋濁。亦治相火偏亢之遺精盜汗。
腎虛精滑者慎服。
降血脂。
第三節(jié) 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
利尿通淋(甘而滑利,氣寒清熱,性專降泄)①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②水腫、小便不利。
滲濕止瀉暑濕泄瀉。
明目①肝經(jīng)風(fēng)熱目赤腫痛;②肝腎不足目暗昏花。
祛痰肺熱咳嗽痰多。
注意包煎。孕婦慎服。
車前草兼能清熱解毒,止血。
滑石
利尿通淋(質(zhì)重而滑,淡能滲濕,寒能清熱)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及石淋。
清熱解暑暑熱煩渴;濕溫初起。
收濕斂瘡濕瘡、濕疹、痱子。
注意包煎,孕婦慎服。
甘草、滑石治暑熱煩渴及濕瘡
木通(了解)
利尿通淋①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②腳氣腫脹、小便不利。
清瀉心火口舌生瘡,心煩尿赤。
通經(jīng)下乳①血瘀經(jīng)閉;②濕熱痹痛;③產(chǎn)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用量3-6g。
馬兜鈴科關(guān)木通已被取締;現(xiàn)用木通科木通,毛茛科也可用。
通草
利尿通淋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
通氣下乳產(chǎn)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鑒別:
今之木通,古書稱為“通草”;
今之通草,古書稱為“通脫木”。
翟麥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經(jīng)。
地膚子
功效利尿通淋,清熱利濕,止癢。
萆
功效利濕去濁,祛風(fēng)除痹。
海金沙
利尿通淋、止痛善止尿道疼痛,為治諸淋澀痛之要藥。用于各種淋證。
注意包煎。
石韋
利尿通淋熱淋、石淋、血淋。善治血淋。
清肺止咳肺熱咳喘。
涼血止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崩漏、衄血。
第四節(jié) 利濕退黃藥
茵陳
利濕退黃,解毒療瘡治黃疸要藥,又治濕溫,濕瘡,濕疹。
注意血虛萎黃慎用。
配梔子、大黃應(yīng)用于濕熱型黃疸。
配附子、干姜應(yīng)用于寒濕型黃疸。
金錢草
利濕退黃濕熱黃疸。
利尿通淋善治石淋(泌尿系結(jié)石)肝膽結(jié)石。
解毒消腫癰腫、惡瘡腫毒、毒蛇咬傷。
虎杖
利濕退黃濕熱黃疸,淋濁,帶下。
清熱解毒癰瘡腫毒、燒燙傷、毒蛇咬傷。
散瘀止痛血瘀閉經(jīng)、痛經(jīng)、跌打損傷、瘕。
化痰止咳肺熱咳嗽。
瀉熱通便熱結(jié)便秘。
注意便溏者慎服。
配茵陳、金錢草治黃疸。
練習(xí)題: A型題:『正確答案』E
茯苓與薏苡仁均有的功效是 A.利水滲濕,止血 B.利水滲濕,除痹 C.利水滲濕,泄熱 D.利水滲濕,排膿 E.利水滲濕,健脾
考試簡介 報(bào)名條件 報(bào)名方式 報(bào)名時(shí)間 考試時(shí)間 考試科目 考試題型 合格標(biāo)準(zhǔn) 考試機(jī)構(gòu) 證書注冊(cè) 技能考試 考試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