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型題]
1.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最常見的感染部位:
A. 呼吸道
B. 胃腸道
C. 皮膚
D. 骨關節(jié)
E. 腦膜
2.全部免疫活性細胞均來源于:
A.樹突狀細胞 B.單核巨噬細胞
C.骨髓多能干細胞 D.胚胎多能干細胞
E.淋巴干細胞
3.嬰兒體內的母體IgG降至最低點的時間為出生后
A.15~29天 B.2個月
C.3個月 D.4個月
E.5個月
4.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M B.IgD
C.IgG D.IgA
E.IgE
5.最常見的免疫缺陷病是:
A.選擇性IgA缺陷病
B.聯(lián)合免疫缺陷病
C.原發(fā)性吞噬細胞缺陷病
D.原發(fā)性免疫球蛋白或/和抗體缺陷病
E.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
6.兒童HIV感染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
A.靜脈注射傳播 B.輸血傳播
C.母嬰傳播 D.性侵犯傳播
E.生活接觸傳播
7.風濕熱是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A.感染后的免疫性疾病 B.毒素引起的炎癥性疾病
C.咽峽炎后的晚期并發(fā)癥 D.咽峽炎后的變態(tài)反應
E.引起的化膿性感染
8.風濕熱的好發(fā)年齡是:
A.3歲以下 B.4~5歲
C.6~15歲 D.青春期
E.成年人
9.影響急性風濕熱發(fā)病的最重要因素是:
A.有風濕熱家族史
B.有急性腎小球腎炎史
C.經(jīng)常發(fā)生病毒性上呼吸道炎
D. A組乙型鏈球菌在咽部存在的時間
E.以上都不是
10.以下哪個器官在急性風濕熱時最少受累及?
A.心臟 B.關節(jié)
C.神經(jīng)系統(tǒng) D.皮膚
E.腎臟
11.風濕熱的病理改變中,發(fā)生硬化期病變的器官是:
A.心內膜 B丘腦下核
C.皮膚 D.關節(jié)
E.心包膜
12.風濕性心臟炎一般發(fā)生于風濕熱起病的是:
A.1周以內 B.1~2周
C.3~4周 D.1~2個月
E.3~6個月
13.下列疾病中血清lgA明顯增高的疾病是:
A.川崎病 B.高IgM血癥
C.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D.過敏性紫癜
E.幼年特發(fā)性關節(jié)炎
14.以下哪種疾病最容易發(fā)生腎臟疾患的臨床表現(xiàn)?
A.幼年型類風濕關節(jié)炎 B.川崎病
C.風濕熱 D.過敏性紫癜
E.中毒性休克
15.作為過敏性紫癜的特殊治療藥物,糖皮質激素的主要效應是:
A.緩解腹痛和關節(jié)痛 B.抗血小板聚集
C.預防腎臟損害 D.預防腸套疊和腸梗阻
E.預防大出血
16.下列哪一項不是川崎病的常見癥狀?
A.眼結合膜充血,無膿性分泌物 B.化膿性淋巴結炎
C.口腔黏膜彌漫充血和草莓舌 D.持續(xù)高熱
E.手足腫脹和脫皮
17.川崎病急性期的最佳治療方案為:
A.糖皮質激素 B.阿司匹林
C.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 D.糖皮質激素+阿司匹林
E.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
18.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治療川崎病,以預防冠狀動脈損害的用藥時間和劑量是:
A.發(fā)病10天左右,l~2g/(kg·d),1次
B.發(fā)病10天內,l~2g/(kg·d),1次
C.發(fā)病10天內,l~2g/(kg·d),q.o.d.×2次
D.發(fā)病14天左右,400mg/(kg·d)×5天
E.發(fā)病12天內,400mg/(kg·d)×5天
19.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恢復期的用量是:
A.3~5mg/(kg·d),持續(xù)6~8周
B.3~5mg/(kg·d),持續(xù)3~5周
C.10mg/(kg·d),持續(xù)4~6周
D.10mg/(kg·d),持續(xù)3~5周
E.20mg/(kg·d),持續(xù)10周
20.川崎病的冠狀動脈損害最常發(fā)生于起病的第
A.10天內 B.10~14天
C. 14~28天 D.1~2個月
E.以上都不是
21.大約有多少川崎病患者對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治療效果不好?
A.<0.5% B.0.5%~1%
C.1%~2% D.3%~5%
E.>5%
22.川崎病的復發(fā)率為:
A.<0.3% B.0.3%~0.5%
C.0.5%~1% D.1%~2%
E.3%~5%
23.未經(jīng)有效治療的川崎病患兒冠狀動脈瘤的發(fā)生率為:
A.>30% B.25%~30%
C.15%~25% D.10%~15%
E.<10%
24.以下哪項不是川崎病的臨床表現(xiàn)?
A.血尿 B.間質性肺炎
C.無菌性腦膜炎 D.關節(jié)炎或關節(jié)痛
E.肝大、黃疸和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