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A.病因
1.膽石癥最常見——共同通道學說。
2.大量飲酒和暴飲暴食:
① 乙醇刺激0ddi括約肌痙攣和十二指腸乳頭水腫;
、 通過刺激胃酸分泌,使胰泌素與縮膽囊素(CCK)分泌, 促使胰腺外分泌增加;
、 長期酒癖者胰液內(nèi)蛋白含量增高,易沉淀而形成蛋白栓,致胰液排出受阻。
B.發(fā)病機制——胰腺自身消化理論——超簡化應試版。
|
結(jié)果 |
磷脂酶A2 |
胰實質(zhì)凝固性壞死、溶血及脂肪組織壞死 |
激肽釋放酶 |
休克和水腫 |
彈性蛋白酶 |
血栓形成和出血 |
脂肪酶 |
胰腺及周圍組織脂肪壞死和液化 |
(二)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
(1)腹痛——主要表現(xiàn)和首發(fā)癥狀。
性質(zhì):持續(xù)性;
部位:中上腹,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
緩解:彎腰抱膝位可緩解;不能為胃腸解痙藥緩解。
(2) 吐后腹痛不減輕。同時有腹脹,甚至出現(xiàn)麻痹性腸梗阻。
(3)低血壓或休克:重癥。
(4)發(fā)熱。
(5)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低血鉀,脫水。嘔吐頻繁可有代堿。
(6)手足搐搦——低血鈣引起——預后不良表現(xiàn)。 機制:
脂肪壞死分解出的脂肪酸與鈣結(jié)合,鈣大量消耗;
刺激甲狀腺分泌降鈣素。
2.體征
(1)輕癥。
(2)重癥:
上腹或全腹明顯肌緊張、壓痛和反跳痛。
伴麻痹性腸梗阻:明顯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腹水血性,移動性濁音(+);淀粉酶明顯升高。
重癥胰腺炎的兩個特殊體征:
Grey-Turner征:因胰酶、壞死組織及出血沿腹膜間隙與肌層滲入到腹壁下,致兩側(cè)脅腹部皮膚表現(xiàn)為暗灰藍色;
Cullen征:臍周皮膚青紫,機制同Grey-Turner征。
(三)輔助檢查——特別重要!
1.淀粉酶:3倍以上可確診。
(1)血清(胰)淀粉酶:6~l2小時開始升高,24小時達高峰,48小時開始下降,持續(xù)3~5天。
淀粉酶的高低不反映病情輕重。
淀粉酶增高不一定是胰腺炎——其他不超過正常值2倍。
(2)尿淀粉酶:12~14小時開始升高,持續(xù)1~2周。
(3)腹水及胸水淀粉酶:明顯增高。
2.血清脂肪酶:
起病24~72小時后開始上升,持續(xù)7~10天
就診較晚者有價值
3.生化——提示預后不良的2個指標。
①血糖升高:暫時性。持久的空腹血糖>10mmol/L反映胰腺壞死。
、诘外}血癥:低血鈣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相平行,若血鈣 4.影像學 腹部 B超 常規(guī)初篩 CT 增強CT——診斷胰腺壞死的最佳檢查方法。 腹部X線平片 間接指征:“結(jié)腸切割征”和“哨兵袢”。 5.C反應蛋白(CRP):有助于監(jiān)測與評估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在胰腺壞死時明顯升高。 重癥胰腺炎 A.癥狀:休克; 續(xù)表 預后不良 重癥 血鈣(mmol/L) <1.5 <2 血糖(mmol/L) >10 >11.2 (四)內(nèi)科治療 A.輕癥(大多數(shù)): 、 禁食; ② 胃腸減壓; 、 補足血容量,維持熱能供應、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 ④ 止痛:哌替啶,禁用嗎啡! 、 抗生素:并非必要(化學性炎癥),但我國常與膽道疾病有關(guān), 如合并感染,需選用; 、 抑酸。
B.體征:腹膜刺激征、腹肌強直,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
C.血鈣<2mmol/L,血糖>11.2mmol/L,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
D.腹腔診斷性穿刺:發(fā)現(xiàn)高淀粉酶活性的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