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門靜脈高壓癥
肝臟的血流供應組成:肝動脈(25%)和門靜脈(75%)。
門靜脈高壓癥是指具有脾大,脾功能亢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和嘔血,腹水等癥狀的疾病。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1、門脈的血流受到阻礙,血液淤滯時,則引起門脈系的壓力增高。
2、三大臨表:(1)脾大,全血細胞減少;(2)側支身循環(huán)建立,主要食管胃底靜脈曲張;(3)腹水。
3、引起門脈高壓的主要原因是肝硬化。
4、門脈高壓癥分為肝前型,肝內型(在我國最常見,占95%以上),肝后型
5、門靜脈的主干是由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匯合而成;
6、脾靜脈占門靜脈血流的20%;
7、肝臟的血液供應有:主要來自于門靜脈占75%,肝動脈25%。
8、肝臟有兩個管道系統(tǒng):Glissom系統(tǒng)(格里森系統(tǒng))和肝靜脈系統(tǒng)。Glissom纖維鞘里包裹的管道有門靜脈,肝動脈,肝膽管,這三者走形都是一致的。
歌訣:母(M)雞(J)感(G)動(D)郭(G)德(D)綱(G)
正常門靜脈壓力在1.27-2.3KPa(13--24cmH2O)如果壓力>2.94kPa(30cmH2O),則門靜脈高壓診斷明確
(二)肝硬化時肝門靜脈系統(tǒng)主要側支循環(huán):
、 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最主要的。
、 直腸下端、肛管交通支
、 前腹壁交通支
、 腹膜后交通支
(三)臨床表現(xiàn)
主要是脾腫大、脾功能亢進,嘔血、側支循環(huán)形成、腹水和一些非特異性全身癥狀,嚴重時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等。
1.脾大、脾功能亢進
臨床上可見到血細胞減少,最常見的是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稱為脾亢。
2.交通支擴張
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是門靜脈高壓最危險的并發(fā)癥。
3.腹水
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后肝功能減退,血漿白蛋白的合成障礙,造成低蛋白血癥,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液體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另外,肝功能不全時,體內醛固酮增多,而引起鈉、水潴留。此外,門靜脈壓力升高,使門靜脈毛細血管床的濾過壓增加,使肝內淋巴液的容量增加,以致大量淋巴液自肝表面漏入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