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靜脈壓(CVP)
中心靜脈壓代表了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靜脈內壓力的變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與右心功能之間的關系。CVP的正常值為0.49~0.98kPa(10cmH2O)。當CVP<0.49kPa時,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15cmH2O)時,則提示心功能不全、靜脈血壓床過度收縮或肺循環(huán)阻力增高;若CVP超過1.96kPa(20cmH2O)時,則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不包含慢性疾病終末期發(fā)生的多個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
出血嚴重程度的估計和周圍循環(huán)狀態(tài)的判斷
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糞便隱血試驗出現(xiàn)陽性,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現(xiàn)黑糞。胃內儲積血量在250~300ml可引起全身癥狀。出血量超過400`500ml,可出現(xiàn)全身癥狀,如頭昏、心慌、乏力等。短時間內出血量超過1000ml,可出現(xiàn)周圍循環(huán)衰竭表現(xiàn)。血壓和心率是關鍵指標。
診斷要點
(一) 癥狀與體征
創(chuàng)傷后由于組織毀損及失血可導致休克。一般休克可分為輕度休克、中度休克、重度休克。
1. 輕度休克 傷員失血量約為全身血容量的20%左右時,傷員意識仍可處于清醒狀態(tài),定向能力尚好,但有時可出現(xiàn)激動甚至意識可出現(xiàn)模糊。瞳孔大小、對光反應正常。脈搏較正常快,約100次/分左右,脈搏強度仍正;蛏缘汀F脚P時仍可見頸動脈充盈。以手指壓迫前額或胸骨部位的皮膚引起蒼白可在5s以上才恢復。血壓可保持在正常范圍或稍低,脈壓可較正常值(30-40mmHg)稍低。尿量約6-8ml/10min(36-50ml/h).
2、中度休克 傷員失血量約為全血量的35%左右,傷員煩躁不安,訴口渴,呼吸急促,有時說話較含糊,回答問題反應慢。瞳孔大小及對光反應仍正常,脈搏已明顯增快,約120次/分或更快,但脈搏強度較弱。頸動脈充盈不明顯或僅見充盈形跡。肢體末端厥冷。收縮壓70-90mmHg.尿量僅4-6ml/10min(24-30ml).。
3、重度休克 傷員失血量可達全身血容量的45%y以上。傷員意識常已模糊,喪失定向能力,無法正確對話,也可處于昏迷狀態(tài)。瞳孔大小仍可正常,但也可擴大,對光反應遲鈍。脈搏快而弱(>120/分鐘),不易數清。頸動脈不充盈,前額或胸骨部位的皮膚壓迫后始終蒼白,肢端厥冷范圍向近端擴大,冷汗。收縮壓70mmHg以下或不易測得,脈壓進一步縮小。尿量則更少(<3ml/10min或小于18ml/H)甚至無尿
超過50%的失血量可認為是極重度休克,脈搏難以觸及,無尿,昏迷重度發(fā)鉗。
(二) 輔助檢查
嚴重的創(chuàng)傷傷員休克發(fā)生率較高,而休克常是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功能或衰竭的主要原因。特別在野戰(zhàn)或災害事件條件下傷員眾多,對存在或可能存在休克的傷員必須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檢測,以便及時判定傷情,作出診斷和治療,使其轉危為安。需進監(jiān)測的主要有神志、心血管功能、腎功能及出凝血系統(tǒng)功能等。
1、 神志 對無顱腦損傷的休克傷員也應定時觀察和檢查神志,包括神志是否清醒,反應是否靈敏、遲鈍或無反應。通過對話可觀察其理解和思維能力的變化。如果神志呈現(xiàn)進行性惡化,說明休克嚴重程度不斷加重,即應及時予以全面檢查和復蘇。
2、 平均動脈壓 一般情況下應定時測量休克傷員的動脈壓。因為血壓的變化可直接反映休克的惡化或好轉。有條件時可采取定時充氣測量動脈血壓并自動顯示所記錄的血壓。
3、 中心靜脈壓 嚴重的創(chuàng)傷休克下應定時測量休克的動脈壓。因為血壓的變化可直接反應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一般以選擇上腔靜脈為好,可從頭靜脈切開插管至上腔靜脈,也可采用鎖骨下靜脈或頸靜脈穿刺插管至上腔靜脈。必要時也可經股靜脈。髂靜脈插管到下腔靜脈的橫隔水平進行檢測。
中心靜脈壓以右心房水平為準,或以第四肋間腋中線為其體表的標志測得的壓力,中心靜脈壓正常值為15~20cmH2O。制約中心靜脈壓的因素有:
1、 血容量 2、靜脈血管張力 3、有右心室排血量 4、胸腔、心包內的壓力
4、 靜脈回心血量。低于2-5cmH2O時常顯示有心充盈欠佳或血容量不足,高于15-20cmH2O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或者右心負荷過重。
液體復蘇 選用何種液體復蘇休克,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晶體液與膠體液兩者兼補為宜。單純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不能作為擴容劑,單純輸注葡萄糖液可導致腦、肺水腫,高血糖,低鉀。低鈉血癥。而單純輸注生理鹽水可導致高氯血癥,加重酸中毒。平衡鹽液及高滲鹽水則有較好的效果。但也不能單純使用,應及時輸血及補充膠體等。
(1)平衡鹽液(乳酸鈉林格液) 配方為氯化鈉6g, 氯化鉀 0.3g, 氯化鈣 0.2g, 乳酸鈉 3.1g 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由于其滲透壓,電解質,緩沖堿含量及pH值與血漿相似,因此是一種有效的維持循環(huán)量,提高血壓,降低血粘度,增加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環(huán)防止不可逆性休克的溶液。但不能代替輸血。單純輸注平衡鹽液以抗休克,最后導致血紅蛋白急劇下降,對危重傷員是不利的,必須及時輸血。特別是在高原條件下應嚴格掌握輸注量及輸注速度,監(jiān)測肺動脈壓楔壓,及時輸血,以防止肺水腫,腦水腫的發(fā)生。
2)高滲氯化鈉 近年來國內外使用高滲氯化鈉(7.5%氯化鈉)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效果,其特點是輸注量少,僅4ml/kg,提升血壓效果好,心率緩慢,尿量增加,神志恢復清醒較快。輸入250ml其效果相當于等滲液2000ml的復蘇效果。其左右機制為輸注后事血漿滲透天壓明顯升高,從而把組織間隙及腫脹細胞內的水吸出,擴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huán)及臟器灌流,增強心功能,特別在高原使用時不易發(fā)生肺、腦水腫的 并發(fā)癥。輸注高滲氯化鈉抗休克存在的缺點是有少數病例輸注后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傾向,注意監(jiān)測凝血參數。
3)血漿代用品 常用為右旋糖酐和羥乙酰氨基淀粉兩種主要用于提高膠體滲透壓和維持血容量,無攜氧能力。
例題:
1. 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是指:
A. 從左心室每分鐘排出的血量
B. 從上腔或下腔靜脈同到右心房的血量
C. 單位時間內通過心血管系統(tǒng)循環(huán)的血量
D. 從右心室排到肺動脈進行氣體交換的血量
E. 在大動脈內進行循環(huán)的血量
2. 各類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是:
A. 對血壓急驟下降引起的反應
B. 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銳減及組織灌注不足
C. 外周血管收縮
D. 神經系統(tǒng)劇烈反應
E. 外周血管擴張反應
3. 失血性休克代償期估計失血量為:
A. 400 ml以下
B. 600 ml以下
C. 800 ml以下
D. 1000 ml以下
E. 1200 ml以下
參考答案
1.C 2. 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