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覆(牙合):指上頜牙蓋過下頜牙唇、頰面的垂直距離。如在前牙,蓋過的部分不超過下前牙唇面切1/3者,稱為正常覆(牙合)。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如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在下頜第一恒磨牙頰溝的近中,則稱為遠中錯(牙合),或安氏Ⅱ類錯(牙合)。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牙尖交錯(牙合)時,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唇側,或下頜后牙的頰尖咬在上頜后牙的頰側,稱為反(牙合)。下頜牙反蓋著上頜牙,則稱為反覆蓋。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完整的乳牙(牙合)約在2歲半時建成,并形成穩(wěn)定的乳牙(牙合)關系。從2歲半至6歲左右第一顆恒牙萌出之前,皆屬乳牙(牙合)時期。①2.5~4歲期間的特征:牙排列緊密而無明顯間隙;切緣及(牙合)面尚無顯著磨耗;乳牙位置較正,沒有明顯的近遠中向或唇(頰)舌向傾斜;覆(牙合)較深,覆蓋較小,(牙合)曲線不明顯;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彼此相齊,成一垂直平面稱為齊平末端。②4~6歲期間的特征:隨著頜骨的長大,牙排列不緊密,前牙間隙逐漸形成;牙的切緣及(牙合)面產(chǎn)生顯著磨耗;下頜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頜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近中);隨著下頜升支發(fā)育,暫時性深覆(牙合)減小。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乳牙(牙合)特征:完整的乳牙(牙合)約在2歲半時建成,并形成穩(wěn)定的乳牙(牙合)關系。從2歲半至6歲左右第一顆恒牙萌出之前,皆屬乳牙(牙合)時期。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隨著下頜升支發(fā)育,暫時性深覆(牙合)減小,是4~6歲期間的特征。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4~6歲期間的特征:隨著頜骨的長大,牙排列不緊密,前牙間隙逐漸形成;牙的切緣及(牙合)面產(chǎn)生顯著磨耗;下頜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頜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近中);隨下頜升支發(fā)育,暫時性深覆(牙合)減小。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完整的乳牙(牙合)約在2歲半時建成,并形成穩(wěn)定的乳牙(牙合)關系。從2歲半至6歲左右第一顆恒牙萌出之前,皆屬乳牙(牙合)時期。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2.5~4歲期間的特征:牙排列緊密而無明顯間隙;切緣及(牙合)面尚無顯著磨耗;乳牙位置較正;覆(牙合)較深,覆蓋較小,(牙合)曲線不明顯;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彼此相齊,成一垂直平面稱為齊平末端。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建(牙合)初期,上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關系為遠中(牙合)。乳磨牙脫落后,下頜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動距離較上頜第一恒磨牙移動得多,成為中性(牙合)關系。
1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替牙期間左、右中切牙之間往往有一間隙,待側切牙萌出,間隙逐漸消失,中切牙位置轉為正常。
1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混牙(牙合)特征:約在6歲時,第一恒磨牙萌出,即為替牙期的開始。約至12歲時,乳牙全部為恒牙所替換,即為替牙期的結束。故從6~12歲,皆屬混牙(牙合)。
1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尖牙保護(牙合)是以尖牙作支撐,對其他牙齒起到保護作用。特點:正中關系(牙合)與正中(牙合)協(xié)調;側方咬合運動時。工作側只有尖牙保持接觸,非工作側牙齒不接觸;在作前伸咬合運動時,上下頜前牙切緣相對接觸,后牙不接觸。尖牙的有利條件:①尖牙具有適合制導的舌面窩,可導致(牙合)力趨于軸向;②根長且粗大,支持力強;③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時構成三類杠桿,能抵御較大的咀嚼力;④牙周韌帶感受器豐富,對刺激敏感,能及時調整反應。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尖牙保護(牙合)中尖牙的有利條件:①尖牙具有適合制導的舌面窩,可導致(牙合)力趨于軸向;②根長且粗大,支持力強;③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時構成第Ⅲ類杠桿,能抵御較大的咀嚼力;④牙周韌帶感受器豐富,對刺激敏感,能及時調整反應。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組牙功能(牙合)是以成組的牙齒行使功能。
1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組牙功能(牙合):是以成組的牙齒行使功能。正中關系(牙合)與正中(牙合)協(xié)調;下頜前伸咬合時,上下前牙組切緣接觸后牙不接觸;做側方咬合時,工作側上下后牙均勻接觸,非工作側上下后牙不接觸。這種接觸形式可以分散(牙合)為,減輕個別牙的負擔,使牙及牙周免受創(chuàng)傷。
1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尖牙保護(牙合):是以尖牙作支撐,對其他牙齒起到保護作用。正中關系(牙合)與正中(牙合)協(xié)調;側方咬合運動時,工作側只有尖牙保持接觸非工作側牙齒不接觸;在做前伸咬合運動時,上下頜前牙切緣相對接觸,后牙不接觸。
1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組牙功能(牙合):是以成組的牙齒行使功能。正中關系(牙合)與正中(牙合)協(xié)調;下頜前伸咬合時,上下前牙組切緣接觸后牙不接觸;做側方咬合時,工作側上下后牙均勻接觸,非工作側上下后牙不接觸。這種接觸形式可以分散(牙合)力,減輕個別牙的負擔,使牙及牙周免受創(chuàng)傷。
1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唇齒關系:當下頜位于姿勢位時,上頜切牙切緣在上唇下緣下約1mm,下頜前牙與下唇上緣平齊。唇部豐滿適度,唇能自然閉合,口角對著上頜尖牙的遠中部分或第一前磨牙的近中部分。
2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唇齒關系:當下頜位于姿勢位時,上頜切牙切緣在上唇下緣下約1mm,下頜前牙與下唇上緣平齊。唇部豐滿適度,唇能自然閉合,口角對著上頜尖牙的遠中部分或第一前磨牙的近中部分。
2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擴展內容)Bonwill三角,下頜骨雙側髁突中心與下頜中切牙近中切角接觸點相連,恰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其邊長為10.16cm,稱之為Bonwill三角。
2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鼻翼耳屏線是指從一側鼻翼中點到同側耳屏中點的假想連線,該線與(牙合)平面平行,與眶耳平面的交角約15°。
2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鼻翼耳屏線是指從一側鼻翼中點到同側耳屏中點的假想連線,該線與(牙合)平面平行,與眶耳平面的交角約15°。
2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鼻翼耳屏線是指從一側鼻翼中點到同側耳屏中點的假想連線,該線與(牙合)平面平行,與眶耳平面的交角約15°。牙列缺失后,常參考該線來確定(牙合)平面,以恢復牙列及咬合關系。
2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眶耳平面:由眶下緣最低點到外耳孔上緣連成的平面稱眶耳平面。當人端坐、頭直立時,此平面與水平面平行。
2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Balkwill角:從髁突中心至下頜中切牙近中切角連線與(牙合)平面所構成的交角稱Balkwill角,正常平均26°。
2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確定正中關系(牙合)(后退接觸位)后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動到牙尖交錯位(如有偏斜不超過0.5mm),其滑動距離多在0.5~1.0mm,這一距離稱為長正中。
2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確定正中關系(牙合)(后退接觸位)后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動到牙尖交錯位(如有偏斜不超過0.5mm),其滑動距離多在0.5~1.0mm,這一距離稱為長正中。人群中兩位者約占90%。協(xié)調關系屬生理性關系。
2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尖交錯位與后退接觸位協(xié)調關系有兩種情況:一是兩者為同一位置,約有10%的人從牙尖交錯位不能向后退,后退接觸位與牙尖交錯位為同一位。二是由牙尖交錯位保持牙接觸向后下退達到后退接觸位;或者確定正中關系(牙合)(后退接觸位)后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動到牙尖交錯位(如有偏斜不超過0.5mm),其滑動距離多在0.5~1.0mm,這一距離稱為長正中。人群中兩位者約占90%。協(xié)調關系屬生理性關系。
二、A2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曾稱為息止頜位。當頭直立位,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說話的時候,下頜處于休息狀態(tài),上下頜牙弓自然分開,從后向前保持著一個楔形間隙,稱為息止(牙合)間隙,也稱為自由間隙,約為1~3mm。此時下頜所處的位置,稱為下頜姿勢位。
三、B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牙尖交錯(牙合)時,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正對著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頰溝,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則接觸在下頜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窩內,通常稱為中性(牙合)。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如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在下頜第一恒磨牙頰溝的遠中,則稱為近中錯(牙合),或安氏Ⅲ類錯(牙合)。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如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在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頰溝的近中,則稱為遠中錯(牙合),或安氏Ⅱ類錯(牙合)。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上唇系帶位置過低:乳牙初萌時,上唇系帶常位于兩中切牙之間,隨著頜骨發(fā)育、牙根生長,上唇系帶可退縮至正常位置。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切牙間間隙:左、右中切牙之間往往有一間隙,待側切牙萌出,間隙逐漸消失,中切牙位置轉為正常。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暫時性前牙擁擠:恒切牙初萌時,可能顯示擁擠狀態(tài)。隨著頜骨的長大、替牙過程出現(xiàn)的調整空間和恒牙弓的增大,恒牙調整位置,恒牙列逐漸排齊,牙弓規(guī)則。若在頜骨發(fā)育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擁擠的,即屬異常。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暫時性遠中(牙合):在建(牙合)初期,上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關系為遠中(牙合)。乳磨牙脫落后,下頜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動距離較上頜第一恒磨牙移動得多,成為中性(牙合)關系。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暫時性深覆(牙合):前牙也可有暫時性深覆(牙合)現(xiàn)象,隨著恒牙的繼續(xù)萌出,以及頜骨的生長。前牙的深覆(牙合)可逐漸成為正常覆(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