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腸道病毒
一、A1
1、關于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哪項是錯誤的
A、主要經(jīng)糞口途徑傳播
B、為無包膜RNA病毒,分為I、Ⅱ、Ⅲ型
C、多見于成人發(fā)病
D、主要感染脊髓前角運動神經(jīng)細胞
E、屬于人類腸道病毒C種
2、屬于柯薩奇病毒顯性感染的
A、無菌性腦膜炎
B、心肌炎
C、手足口病
D、皰疹性咽峽炎
E、以上說法均正確
3、最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是
A、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
B、柯薩奇病毒A組
C、柯薩奇病毒B組
D、?刹《
E、腸道病毒70型
4、6月齡至2歲嬰幼兒腹瀉最重要的病原體
A、A組輪狀病毒
B、C組輪狀病毒
C、D組輪狀病毒
D、F組輪狀病毒
E、G組輪狀病毒
5、輪狀病毒直徑是
A、50~65nm
B、70~75nm
C、80~95nm
D、60~75nm
E、90~100nm
6、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腸炎主要傳播途徑為
A、空氣傳播
B、接觸傳播
C、糞口傳播
D、性傳播
E、血液傳播
7、不屬于輪狀病毒特點的是
A、為RNA病毒,含11個片段
B、為6月齡至2歲嬰幼兒腹瀉的最重要的病原體
C、主要經(jīng)糞口途徑傳播
D、呈桿形,直徑70~75nm
E、可引起嬰幼兒腹瀉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簡稱脊灰病毒,PV)分為I、Ⅱ、Ⅲ血清型,三個血清型之間缺乏共同的抗原。新命名系統(tǒng)中脊灰病毒屬于人類腸道病毒C種(HEV-C)。脊灰病毒引起脊髓灰質(zhì)炎。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亦可經(jīng)密切接觸及飛沫傳播。多見于兒童發(fā)病,病毒可侵犯脊髓前角運動神經(jīng)細胞,引起暫時性或永久性弛緩性肢體麻痹,故亦稱小兒麻痹癥。在脊灰病毒感染的人群中,占90%以上的人尤其是成人,于病毒感染后不出現(xiàn)或只出現(xiàn)輕微臨床癥狀,稱為隱性感染或亞臨床感染,只占0.1%~2%的感染者出現(xiàn)麻痹癥狀,并可遺留后遺癥。
【該題針對“腸道病毒”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柯薩奇病毒顯性感染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皰疹性咽峽炎、胸痛、心肌炎、心周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多種疾病。
【該題針對“腸道病毒”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柯薩奇病毒A組主要引起肌肉松弛麻痹,多數(shù)不能在培養(yǎng)細胞中生長;B組病毒引起肌肉痙攣型麻痹,能在多種培養(yǎng)細胞中生長。
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輪狀病毒分為7個組(A~G),A~C組輪狀病毒能引起人類和動物腹瀉,D~G組只能引起動物腹瀉。A組輪狀病毒感染最為常見,它是6月齡至2歲嬰幼兒腹瀉的最重要的病原體。
【該題針對“腸道病毒”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輪狀病毒呈球形,直徑70~75nm,核心為雙股RNA(dsRNA),由11個基因片段組成,外有雙層衣殼呈車輪輻條狀,故稱為輪狀病毒。只有具有雙層衣殼結構的完整病毒顆粒才有感染性。
【該題針對“腸道病毒”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輪狀病毒引起急性胃腸炎,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
【該題針對“腸道病毒”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輪狀病毒呈球形,直徑70~75nm,核心為雙股RNA(dsRNA),由11個基因片段組成,外有雙層衣殼呈車輪輻條狀,故稱為輪狀病毒。只有具有雙層衣殼結構的完整病毒顆粒才有感染性。輪狀病毒引起急性胃腸炎,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輪狀病毒分為7個組(A~G),A~C組輪狀病毒能引起人類和動物腹瀉,D~G組只能引起動物腹瀉。A組輪狀病毒感染最為常見,它是6月齡至2歲嬰幼兒腹瀉的最重要的病原體。約占40%~50%嬰幼兒的急性胃腸炎由輪狀病毒引起,為目前發(fā)展中國家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溫帶地區(qū)秋冬季是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季節(jié),故曾稱嬰幼兒秋季腹瀉。
查看更多試題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2020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試題】【進入購買】 歡迎加入執(zhí)業(yè)醫(yī)師交流群:248943119,還能和考友一起學習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