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單元 口腔頜面部囊腫
一、A1
1、纖維囊壁中含有大量淋巴樣組織的囊腫是()
A、牙源性角化囊腫
B、含牙囊腫
C、鼻唇囊腫
D、畸胎樣囊腫
E、鰓裂囊腫
2、含牙囊腫的定義是()
A、囊壁包含一個未萌出牙的牙根
B、囊壁包含一個發(fā)育異常的牙體
C、囊壁包含一個未萌出的牙體
D、囊壁包含一個已萌出牙的牙根
E、囊壁包含一個未萌出牙的牙冠
3、下列哪項不是牙源性角化囊腫復發(fā)的原因()
A、囊腫沿骨小梁之間生長
B、囊腫上皮襯里增生明顯
C、纖維囊壁中含有微小囊腫
D、纖維囊壁中含有上皮團塊
E、手術難以完整摘除
4、下列哪項不是牙源性角化囊腫的病理特征()
A、上皮表面不全角化
B、上皮角化層呈指狀突起
C、上皮層增厚
D、上皮基底細胞呈柵欄狀排列
E、纖維囊壁中含有微小囊腫
5、頜骨內最常見的牙源性囊腫是()
A、牙源性角化囊腫
B、含牙囊腫
C、萌出囊腫
D、成人齦囊腫
E、根尖囊腫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皮樣囊腫或表皮樣囊腫為胚胎發(fā)育時期遺留于組織中的上皮細胞發(fā)展而形成囊腫;后者也可以由于損傷、手術使上皮細胞植入而形成。皮樣囊腫囊壁較厚,由皮膚和皮膚附件所構成。囊腔內有脫落的上皮細胞、皮脂腺、汗腺和毛發(fā)等結構,中醫(yī)稱為“發(fā)瘤”。囊壁中無皮膚附件者,則為表皮樣囊腫。
鰓裂囊腫屬于鰓裂畸形之一種。胚胎發(fā)育第3周時,頭部兩側各有5對斜形突起、平行的鰓弓。鰓裂囊腫的起源尚有不同觀點,多數認為系由胚胎鰓裂殘余組織所形成。囊壁厚薄不等,含有淋巴樣組織,通常多覆有復層扁平上皮,少數則被以柱狀上皮。常因壁內淋巴結炎產生纖維化,使囊壁增厚。
牙源性角化囊腫 系來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殘余;有人認為即始基囊腫,但不能解釋角化囊腫也可以含牙;其內容角化物質也與始基囊腫多為清亮液體不同。
典型病理表現:囊壁的上皮及纖維包膜均較薄。上皮為復層扁平上皮,表面覆有完全或不完全的角化層;此層一般呈波浪狀,上皮厚度常較一致;讓尤鄙倬W釘,直接與纖維結締組織相連。在囊壁的結締纖維包膜內有時含有子囊(或稱衛(wèi)星囊腔)或上皮島。上皮的基底層有時有突入于結締組織內的,增生的胚芽組織。囊壁很少有炎性細胞浸潤(繼發(fā)感染時除外)。囊內為白色或黃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樣物質。
【該題針對“鰓裂囊腫,鰓裂囊腫”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含牙囊腫:指囊壁包繞著未萌出牙或額外牙的牙冠,且附著于牙頸部的一種牙源性囊腫。所以選E答案。
【該題針對“含牙囊腫,含牙囊腫”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B 為其病理特點。 ACDE為其復發(fā)的原因。
牙源性角化囊腫復發(fā)的原因:
1.囊腫過大時,手術難以完整摘除,研究發(fā)現:如果不是完整摘除而是破成幾塊取出者則有一半以上的病例復發(fā);
2.該囊腫生長方式特殊,其他非角化頜骨囊腫多為膨膿性生長,而角化囊腫傾向于指狀突起沿骨小梁間生長,因此難以完全摘除囊腫;
3.角化囊腫可能來源于口腔粘膜基底細胞的增殖,手術時應同時切除與囊腫粘連的粘膜,否則,具有高度分裂能力的基底細胞可產生復發(fā);
4.角化囊腫主囊的囊壁內可含有微小的子囊或衛(wèi)星囊,在摘除主囊之后,這些微小囊腫可被留下繼續(xù)長大形成囊腫;
5.有人認為角化囊腫由牙板剩余發(fā)生,已有囊腫被摘除后,其他牙板剩余又可新發(fā)囊腫。
【該題針對“第五章 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請注意本題題干問的是下列哪項不是牙源性角化囊腫的病理特征上皮層增厚。
牙源性角化囊腫的主要病理改變是:
、僖r里上皮為較薄的復層鱗狀上皮,厚度較一致,約5 ~8 層細胞,一般沒有上皮釘突;
、诨准毎麑咏缦耷宄,常由柱狀細胞組成,胞核著色深,呈柵欄狀排列;
③棘層較薄,常見副基底層細胞直接移行為表層角化層;
④棘層細胞常呈細胞內水腫;
、荼韺拥慕腔饕遣蝗腔,但也可見正角化,出現正角化者顆粒層亦較明顯,有時在同一囊腫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角化;
⑥襯里上皮表面常呈波狀或皺褶狀;
、呃w維性囊壁較薄,一般無炎癥。有些囊腫的纖維囊壁內可見小的上皮島,類似于牙板剩余,并可發(fā)生微小子囊或衛(wèi)星囊。
病變?yōu)橥馍,增生的復層扁平上皮呈指狀突起,其中心為血管結締組織支持。上皮表層通常有不全角化或正角化,也可能無角化。
【該題針對“第十三單元 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根尖囊腫是頜骨內最常見的牙源性囊腫,屬于炎癥性囊腫。根據其來源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1.根端囊腫2.始基囊腫3.含牙囊腫4.牙源性角化囊腫。
【該題針對“第十三單元 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