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身疾病的診斷標準
A、明確的臨床癥狀
B、明確的心理社會因素
C、明確的病理學改變
D、排除生物學因素引起的疾病
E、以上說法均正確
12、下列關于心身疾病的診斷標準表述最正確的是
A、有明確的臨床癥狀、體征
B、有明確的病理學改變
C、有明確的心理社會因素,并且與上述改變構成因果關系
D、排除神經癥、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學因素引起的疾病
E、以上都是
13、面對威脅性的應激源,通過各種適當的心理和行為對策來消除或緩解個體的緊張狀態(tài),稱之為
A、激勵
B、解脫
C、回避
D、應對
E、超脫
14、人生會遇到無數應激源的作用,只有那些對人有意義的刺激物才能引起心理應激反應,這些事物是否對人有意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A、應激源的強度
B、應激源的性質
C、應激源的數量
D、人的認知評價
E、人的智力水平
15、汽車正在行駛中,一名兒童突然沖向馬路對面。司機急剎車。汽車在發(fā)出刺耳的剎車聲后停住,兒童在車前的半米處跑過。這時司機頓感心跳加快,頭上冒汗,手腳無力。這種情緒狀態(tài)是
A、心境
B、激情
C、情感
D、應激
E、情操
16、下列關于應激的概念描述最為準確的是
A、外界刺激和環(huán)境要求
B、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的特異性防御反應
C、對環(huán)境適應的反應
D、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的非特異性防御反應
E、內外刺激因素
17、不影響個體對應激的認知評價的是
A、人格特征
B、生活經歷
C、應激源性質
D、對應激源的敏感度
E、當時個體的心身狀態(tài)
18、不應列為心理應激對健康的消極影響的是
A、使已有的疾病加重
B、適應性調整,恢復內穩(wěn)態(tài)
C、使原有的疾病復發(fā)
D、損害適應能力,引發(fā)心身癥狀
E、與其他因素共同影響引發(fā)新的疾病
19、下列屬于應對心理應激的方法是
A、自我調節(jié)
B、提高自身應對能力
C、取得社會支持和安慰
D、調整對刺激事件的認識態(tài)度
E、以上說法均正確
20、應激的心理反應不包括
A、行為反應
B、情緒反應
C、認識反應
D、神經反應
E、自我防御反應
21、有關應激的生理反應說法錯誤的是
A、激素水平升高
B、引發(fā)病理性改變
C、降低心的血流供應
D、廣泛影響體內各系統(tǒng)的功能
E、持續(xù)的應激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的紊亂
22、人們在遇到壓力、痛苦、困境時,引起自殺的主要原因是
A、逃避應激源
B、排除應激源
C、難以應對應激源
D、沒意識到應激源
E、想超越應激源
二、B
1、A.內科心身疾病
B.兒科心身疾病
C.外科心身疾病
D.口腔科心身疾病
E.皮膚科心身疾病
<1> 、類風濕關節(jié)炎屬于
A B C D E
<2> 、十二指腸潰瘍屬于
A B C D E
<3>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屬于
A B C D E
<4> 、慢性蕁麻疹屬于
A B C D E
2、A.環(huán)境性應激源
B.心理性應激源
C.社會性應激源
D.職業(yè)性應激源
E.生活性應激源
<5> 、生活事件、日常困擾屬于
A B C D E
<6> 、生物學刺激物屬于
A B C D E
<7> 、挫折與心理沖突
A B C D E
<8> 、常常由于人與工作崗位的要求不相適應而造成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