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 >> 模擬試題 >> 2020年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流行病學復習試題:第四單元

2020年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流行病學復習試題:第四單元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2020-01-16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需要對全部研究對象進行隨訪,隨訪時間長,所以容易出現(xiàn)失訪偏倚。而病例對照研究不需要隨訪,所以不會出現(xiàn)失訪偏倚。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常見偏倚及其控制★”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的隨訪時間長,失訪難以避免。暴露與結局之間的關系可能因失訪而被歪曲,這種歪曲被稱為失訪偏倚,失訪偏倚本質上屬于選擇偏倚。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常見偏倚及其控制★”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需要對全部研究對象進行隨訪。隨訪期較長,總會有研究對象對參加該研究不感興趣,或因身體不適不便繼續(xù)參加研究,或移居外地,或其他原因死亡,等等,因此退出研究。所以很容易造成失訪偏倚。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常見偏倚及其控制★”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A.主要用來控制混雜偏倚;C.用來控制失訪偏倚;D.用來控制選擇偏倚。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常見偏倚及其控制★”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當我們研究某個因素與某種疾病的關聯(lián)時,由于某個既與疾病有關系,又與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聯(lián)系的外來因素的影響,掩蓋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與疾病的聯(lián)系。這種現(xiàn)象叫混雜,該外來因素叫混雜因素。在設計時利用限制的方法和配比的方法,資料分析階段采用分層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模型處理,可適當控制混雜偏倚。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常見偏倚及其控制★”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暴露是指研究對象接觸過某種待研究的物質(如重金屬)或具有某種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齡、性別及遺傳等)或行為(如吸煙)。暴露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但一定是本研究需要探討的因素。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屬于前瞻性研究,隊列研究一開始(疾病發(fā)生之前)就確立了研究對象的暴露狀況,而后隨訪觀察結局的發(fā)生,探求暴露因素與結局的關系。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的對象為未患病的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人群,通常有下列四種選擇:職業(yè)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組織的人群團體。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討暴露組與非暴露組的發(fā)病情況及其差別,并檢驗病因假說。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暴露因素通常是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的基礎上確定的。在研究中要考慮如何選擇、定義和測量暴露因素。一般應對暴露因素進行定量,除了暴露水平以外,還應考慮暴露的時間,以估計累計暴露劑量。同時還要考慮暴露的方式,如間歇暴露、直接暴露或間接暴露、一次暴露或長期暴露等。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對象的分組是根據(jù)研究對象現(xiàn)時的暴露狀況而定的,此時研究的結局還沒有出現(xiàn),需要前瞻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得到。

  歷史性隊列研究:研究對象的分組是根據(jù)研究開始時研究者已掌握的有關研究對象在過去某個時點的暴露狀況的歷史材料做出的。研究開始時研究的結局已經出現(xiàn),不需要前瞻性觀察。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1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試要點為隊列研究中結局的含義。它是指隨訪觀察中將出現(xiàn)的預期結果事件,也即研究者希望追蹤觀察的事件。結局就是隊列研究觀察的自然終點,它與觀察期的終止不是一個概念,亦不同于統(tǒng)計檢驗結果。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1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稀有疾病的發(fā)病率很低,隊列研究不適于發(fā)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為需要的研究對象數(shù)量太大,前瞻性隊列研究一般難以達到。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優(yōu)點與局限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1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試要點為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特點。A、B、D、E項都是前瞻性隊列研究的重要特點,但前瞻性隊列研究不適于發(fā)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的研究對象數(shù)量太大,一般難以達到。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優(yōu)點與局限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與隊列研究相比,病例對照研究是回顧性的研究,在因果分析中是由結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檢驗病因假設的強度不及隊列研究,適用于罕見病例的調查。病例對照研究與隊列研究都要設立比較組,通過比較兩組間暴露(病例對照研究)或發(fā)病(隊列研究)的差異來研究暴露與疾病間的關系。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優(yōu)點與局限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的最大優(yōu)點是能較直接地確定疾病與因素間的因果聯(lián)系。由于研究者掌握了研究對象的暴露狀況并隨訪了結局的發(fā)生,且結局是發(fā)生在確切數(shù)目的暴露人群中,所以能據(jù)此準確地計算出結局的發(fā)生率,估計暴露人群發(fā)生某結局的危險程度,因而能判斷其因果關系。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優(yōu)點與局限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1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的優(yōu)點:①由于研究對象暴露資料的收集在結局發(fā)生之前,并且都是由觀察者親自觀察得到的,所以資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憶偏倚。②可以直接獲得暴露組和對照組人群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可直接計算RR和AR等反應疾病危險關聯(lián)的指標。③由于病因發(fā)生在前,疾病發(fā)生在后,因果現(xiàn)象發(fā)生的時間順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較少,又可直接計算各項測算疾病危險關聯(lián)的指標,故其檢驗病因假說的能力較強,一般可證實病因聯(lián)系。④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時還可能獲得多種預期以外的疾病的結局資料,分析一種原因與多種疾病的關系。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優(yōu)點與局限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1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隊列研究有時還可能獲得多種預期以外的疾病的結局資料,分析一種原因與多種疾病的關系。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優(yōu)點與局限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1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群歸因危險度(PAR)是指總人群發(fā)病率中歸因于該暴露的部分。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2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標化死亡比是根據(jù)一般人群的年齡、性別專率所計算出的預期死亡數(shù)除觀察死亡數(shù)。能夠消除其它因素的影響。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2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當RR95%可信區(qū)間上、下限均大于1時,可認為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險因素;當RR95%可信區(qū)間上、下限均小于1時,可認為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護因素;當RR95%可信區(qū)間包括1時,可認為暴露因素與疾病無統(tǒng)計學聯(lián)系。所以只有E項正確。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2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RR=1表示暴露與相應的疾病之間沒有關聯(lián)。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2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相對危險度(RR):是暴露組與對照組的危險度之比RR表明暴露組發(fā)病(死亡)的危險是對照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應越大,暴露與結局關聯(lián)的強度越大。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2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相對危險度(RR):是暴露組與對照組的危險度之比,RR表明暴露組發(fā)病(死亡)的危險是對照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應越大,暴露與結局關聯(lián)的強度越大。

  2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暴露人年:表示人口生存時間長度的復合單位,是人數(shù)同生存年數(shù)乘積的總和。例如一個人生存一年是1人年,兩個人各生存半年也等于1人年,這三個人共生存2人年。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2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特異危險度(AR)是暴露組發(fā)病率與對照組發(fā)病率的差值,表示危險特異地歸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二、A2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此題是以吸煙與不吸咽(戒煙)分為兩組,長期隨訪,比較結局的差異,這是典型的隊列研究的設計類型。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因為那些失訪者若能堅持到隨訪期結束,仍有發(fā)病可能,所以其被隨訪到的那段時間應包括在暴露人年中。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研究設計★”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SPMR是標化比例死亡比,計算方法是以全人口中某病因死亡占全部死亡的比例乘以某單位實際全部死亡數(shù)而得出某病因的預期死亡數(shù),然后計算實際死亡數(shù)與預期死亡數(shù)之比。本題中SPMR=50/(500×5%)=2。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相對危險度表明暴露組發(fā)病(死亡)的危險是對照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應越大,暴露與結局關聯(lián)的強度越大。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SMR=研究人群中觀察到的實際死亡數(shù)/以標準人口的死亡率計算出研究人群的期望死亡數(shù)。SMR<1說明被標化組人群的實際死亡人數(shù)小于該研究人群的期望死亡人數(shù),也就說明一般人群的健康狀況不如被標化人群。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SMR是標化死亡比,SMR=研究人群中觀察到的實際死亡數(shù)/以標準人口的死亡率計算出研究人群的期望死亡數(shù)。本題中SMR=2/(500×1‰)=4。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相對危險度是暴露組與對照組的危險度之比。計算公式為:RR=Ie/Io.本題中RR=(48/100000)/(25.4/100000)=1.89。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將該研究的婦女分為用過雷米封組和未用過雷米封組,然后分別對兩組分別進行射線暴露組和非暴露組研究就能夠排除使用雷米封的影響了。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特異危險度是暴露組發(fā)病率與對照組發(fā)病率的差值,表示危險特異地歸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計算公式為:AR=Ie-Io。

  本題中AR=50/10萬-25/10萬=25/10萬。所以答案選擇C。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題中根據(jù)題意,此資料為病例對照研究資料,不能計算相對危險度RR,只能通過求比值比OR來反應其相對危險性。暴露于A因子發(fā)病例數(shù)為a=50,暴露于A因子未發(fā)病例數(shù)為b=50,未暴露于A因子發(fā)病例數(shù)為c=50,未暴露于A因子未發(fā)病例數(shù)為d=150。OR值的計算公式為:OR=ad/bc=(150×50)/(50×50)=3,所以其相對危險性約為3。

  【該題針對“隊列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12
糾錯評論責編:jianghongying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铁岭县| 乌兰浩特市| 桐城市| 纳雍县| 德庆县| 昂仁县| 唐河县| 武平县| 淳化县| 富平县| 靖江市| 白河县| 花莲县| 宜兴市| 江门市| 赣州市| 济源市| 大竹县| 临猗县| 南平市| 广饶县| 达孜县| 石嘴山市| 城步| 大洼县| 大余县| 焉耆| 浏阳市| 长岭县| 大石桥市| 富源县| 隆安县| 洮南市| 苏尼特左旗| 南京市| 贵南县| 丰城市| 五指山市| 宁蒗| 东明县|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