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引起醫(yī)源性感染的細菌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是
A、經(jīng)空氣
B、經(jīng)污染物
C、共同媒介傳播
D、媒介昆蟲傳播
E、經(jīng)手
2、醫(yī)院內感染最多見的傳播方式是
A、注射、輸液、輸血傳播
B、接觸傳播
C、醫(yī)療器械傳播
D、空氣飛沫傳播
E、不潔藥物傳播
3.某學校有甲班和乙班,用同一張數(shù)學試卷進行考試,經(jīng)過盲態(tài)改卷,甲班平均分為87分,乙班平均分為86分,請問:下列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
A. 通過這次考試,可以認為甲班的數(shù)學平均水平高于乙班
B.通過這次考試,可以認為甲班的這次數(shù)學考試平均成績高于乙班
C.對于評價兩個班級的這次數(shù)學考試平均成績而言,兩個班級的數(shù)學平均分存在抽樣誤差
D.對于評價兩個班級的數(shù)學水平而言,這次數(shù)學考試成績不存在抽樣誤差
4.下列屬于連續(xù)性變量的是 。
A.血壓 B.職業(yè) C.性別 D.民族
5.某高校欲了解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隨機選取了1000例大學新生調查,這1000例大學新生調查問卷是 。
4.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一份隨機樣本 B.研究總體
C.目標總體 D.個體
6.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一個同質總體中,主要研究指標的個體觀察值之間存在差異
B.在一個同質總體中,主要研究指標的個體觀察值之間一般不會存在非常大的差異
C.總體中的個體在同質的基礎上有變異
D.如果個體間有差異,那它們肯定不是來自同一總體
7.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干預性研究中,通過隨機化、重復等措施可以很好地控制混雜因素對結果的影響,使實驗者很好地觀察處理因素的作用
B.在觀察性研究中,研究者只是被動地觀察研究結果,不能施加干預措施
C.在科學研究中采用的設計方案不同,則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
D.在觀察性研究中沒有辦法控制混雜因素
8.某研究用x表示兒童在一年中患感冒的次數(shù),共收集了1000人,請問:兒童在一年中患感冒次數(shù)的資料屬于 。
A.連續(xù)型資料 B.以序分類資料
C. 不具有分類的離散型資料 D.以上均不對
二、A2
1、有一名4歲的兒童因臂骨折入院治療,并當天進行手術。手術后的第3天發(fā)生麻疹。這種情況屬于
A、交叉感染
B、合并感染
C、手術后應激性反應
D、醫(yī)院性感染
E、都不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醫(yī)院感染”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醫(yī)院感染”知識點進行考核】
3.選B。因為A是指數(shù)學總體水平;B是指樣本均數(shù),所以這是一個客觀事實;C的前提是基于評價這次數(shù)學考試成績?yōu)槟繕,而不是評價學生的總體情況而言,所以這次考試不是抽樣,因此也就不存在抽樣誤差。
4.選A。其他都是分類資料。
5.選D。根據(jù)題意可知,這是一次隨機抽樣,是隨機抽樣的調查結果,所以這是一份隨機樣本。
6.選D。對于總體中的個體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7.選D。因為是干預性研究,隨機化可以控制混雜因素的影響,所以A的敘述是正確的;觀察性研究的特征就是如B所敘述,所以B的敘述是正確的;同一研究問題,采用不同的設計,所獲取的樣本資料的統(tǒng)計性質是不同的(如:配對設計獲取資料往往是不獨立的),所以要根據(jù)設計和資料分布類型,采用相應的統(tǒng)計方法進行分析,因此C的敘述是正確的;在觀察性的研究中,可以采取合適的抽樣方案(如通過配對設計)控制混雜因素的影響,所以D的敘述是錯誤的。
8.選C。因為一年中的感冒次數(shù)是一個離散型的資料,但不具有分類性質,所以選C是正確的。
二、A2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醫(yī)院感染”知識點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