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執(zhí)業(yè)藥師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藥師 >> 執(zhí)業(yè)中藥師 >> 考試輔導 >> 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 2019執(zhí)業(yè)中藥師《綜合知識》復習資料:第二章第一節(jié)

2019執(zhí)業(yè)中藥師《綜合知識》復習資料:第二章第一節(jié)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9年02月20日 ]  【

  第二章 中醫(yī)診斷基礎

  第一節(jié) 中醫(yī)診斷學概述

  寒熱用以分辨疾病的屬性;

  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與病勢的淺深;

  虛實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

  陰陽是區(qū)分疾病類別的總綱。

  第二節(jié) 四診-望診

  (一)望色

  1.白色的臨床意義

  主虛寒證、失血證。

  2.黃色的臨床意義

  主虛證、濕證。黃為脾虛、濕蘊的征象。故脾失健運,而氣血不充,或水濕不化者,面即常見黃色。面色淡黃,枯槁無澤,稱為萎黃,多屬脾胃氣虛,營血不能上榮之故,若面色黃而虛浮,稱為黃胖,多是脾氣虛衰、濕邪內(nèi)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黃,稱為黃疸,其中黃而鮮明如橘子色者,為陽黃,多屬濕熱,黃而晦暗如煙熏者,為陰黃,多屬寒濕。

  3.赤色的臨床意義

  主熱證。赤為血色。熱盛而致脈絡血液充盈則面色紅赤。故面赤多見于熱證。若滿面通紅,多屬外感發(fā)熱,或臟腑陽盛的實熱證,僅顏部潮紅,則多屬陰虛而陽亢的虛熱證,如久病、重病面色蒼白卻時而泛紅如妝,多為戴陽證,是虛陽上越的危重癥候。

  4.青色的臨床意義

  主寒證、痛證、瘀血證及驚風證。青為寒凝氣滯,經(jīng)脈瘀阻的氣色。蓋寒主收引,寒盛而留于經(jīng)脈,則經(jīng)脈拘急不舒,阻礙氣血的運行,或氣滯而凝,或血阻而瘀,都可使面色發(fā)青,甚至出現(xiàn)青紫色。如陰寒內(nèi)盛,心腹疼痛,可見蒼白而帶青的面色;心氣不足,推動無力,血行不暢,可見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為氣虛血瘀所致。又有小兒高燒,面部青紫,以鼻柱、兩眉間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見,往往是驚風的先兆。

  5.黑色的臨床意義

  主腎虛、水飲證、瘀血證。黑為陰寒水盛的病色。寒水陰邪所以過盛,主要在于腎陽的虛衰。腎為水火之臟,陽氣之根。陽虛火衰,則水寒內(nèi)盛,血失溫養(yǎng),經(jīng)脈拘急,血行不暢,故面多見黑色。目眶周圍見黑色,多見于腎虛水泛的水飲病,或寒濕下注的帶下證。若面黑而干焦,則多為腎精久耗。

  (二)望舌質(zhì)和舌苔

  1.望舌質(zhì)的主要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1)望舌色 主要觀察舌質(zhì)顏色的異常變化

 、俚咨啵狠^正常舌色淺淡,稱為淡白舌。常見于陽虛、血虛的病證。

  ②紅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稱為紅舌。主熱證。熱盛則氣血涌甚,反映于舌質(zhì),故呈現(xiàn)紅色?梢娪诶飳崯嶙C,也可見于陰虛內(nèi)熱。

 、劢{舌:舌色深紅,稱為絳舌。主內(nèi)熱深重。外感熱病,表示邪熱深入營血,多見于熱性病極期。內(nèi)傷雜病,常見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屬陰虛火旺。

 、茏仙啵荷嘁娮仙,主病有寒熱之分,絳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熱熾盛,陰液兩傷,血氣壅滯不暢之象;淡紫或青紫濕潤,多因陰寒內(nèi)盛,血脈瘀滯所致。舌上有紫色斑點,稱為瘀斑或瘀點,多為血瘀之象。

  (2)望舌形 主要是觀察舌質(zhì)的榮枯老嫩以及形體的異常變化。

  望舌形首先應注意舌體的榮枯老嫩。舌體明潤者為榮,說明津液充足;舌體干癟者為枯,說明津液已傷;舌質(zhì)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蒼老者為老,多屬實證、熱證;紋理細膩,形色浮胖嬌嫩者為嫩,多屬虛證、寒證。同時還要觀察舌體的胖瘦、大小,有無裂紋、齒痕及芒刺等情況。

 、倥执笊啵狠^正常舌體胖大,為胖大舌。有胖嫩與腫脹之分。若舌體胖嫩,色淡,多屬脾腎陽虛,津液不化,水飲痰濕阻滯所致;如舌體腫脹滿口,色深紅,多是心脾熱盛;若舌腫胖,色青紫而暗,多見于中毒。

  ②瘦薄舌:舌體瘦小而薄,稱為瘦薄舌,是陰血虧虛,舌體不充之象。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氣血兩虛;瘦薄而色紅絳且干,多是陰虛火旺、津液耗傷所致。

 、哿鸭y舌:舌面上有明顯的裂溝,稱為裂紋舌,多由陰液虧損不能榮潤舌面所致。若舌質(zhì)紅絳而有裂紋,多屬熱盛津傷,陰精虧損;舌色淡白而有裂紋,常是血虛不潤的反映。其中正常人亦有裂紋舌者,在臨床上無診斷意義。

 、荦X痕舌: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若舌質(zhì)淡白而濕潤,多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菝⒋躺啵荷嗳轭^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稱為芒刺。若芒刺干燥,多屬熱邪亢盛,且熱愈盛則芒刺愈多。根據(jù)芒刺所生部位,可分辨邪熱所在臟腑,如舌尖有芒刺,多屬心火亢盛;舌邊有芒刺,多屬肝膽火盛;舌中有芒刺,多屬胃腸熱盛。

  A型題.舌胖大,有齒痕,所屬的是

  A.肺氣虛

  B.脾氣虛

  C.腎陰虛

  D.肝血虛

  E.心血虛

  『正確答案』B

  A.齒痕舌

  B.胖大舌

  C.芒刺舌

  D.痿軟舌

  E.瘦薄舌

  根據(jù)中醫(yī)望診理論

  2016B.熱邪亢盛可見

  2016B.脾腎陽虛可見

  『正確答案』CB

  (3)望舌態(tài) 主要是觀察舌體運動的變化。

  ①強硬:舌體強硬,運動不靈活,屈伸不便,或不能轉(zhuǎn)動,致使語言謇澀,稱為“舌強”。若見于外感熱病,多屬熱入心包,痰濁內(nèi)阻,或高熱傷津、邪熱熾盛。見于雜病中者,多為中風征兆。

  ②痿軟:舌體軟弱,伸卷無力,轉(zhuǎn)動不便,是為舌痿。多屬氣血虛極,陰液虧損,筋脈失養(yǎng)所致。若久病舌淡而痿,是氣血俱虛;舌絳而萎,是陰虧已極。新病舌干紅而萎者,則為熱灼陰傷。

 、垲潉樱荷囿w震顫不定,不能自主,稱為舌體顫動。久病中見舌顫,屬氣血兩虛或陽氣虛弱。外感熱病中見之,多屬熱極生風或虛風內(nèi)動之象。

 、芡屡荷嗌扉L,吐露出口外者為吐舌;舌時時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內(nèi),或舌舔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稱為弄舌。兩者都屬心脾有熱。吐舌可見于疫毒攻心,或正氣已絕;弄舌多為動風先兆,或小兒智能發(fā)育不良。

 、萃嵝保荷囿w偏斜于一側,稱為歪斜。多是中風或中風之先兆。

 、薅炭s:舌體緊縮不能伸長,稱為短縮。多是危重證候的反映。舌淡或青而濕潤短縮,多屬寒凝筋脈;舌胖而短縮,屬痰濕內(nèi)阻;舌紅絳干而短縮,多屬熱病津傷。

  2.望舌苔的主要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侔滋Γ阂话愠R娪诒碜C、寒證。

 、邳S苔:主熱證、里證。黃苔,為熱邪熏灼所致,故主熱證。

  1.口渴與飲水異常變化的臨床意義

  口渴多飲,常見于熱證,大渴喜冷飲,為熱盛傷津;

  渴喜熱飲,飲量不多或口渴欲飲,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多為痰飲內(nèi)停,水津不能上承之證;

  口渴而不多飲,常見于急性熱病,多屬熱入營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見于瘀血;

  大渴引飲,小便量多,是為消渴。

  2.食欲與食量異常變化的臨床意義

  厭惡食物而惡聞食臭,即為厭食,又稱“惡食”,多見于傷食。

  食欲減退或不欲食,胃納呆滯,多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現(xiàn)。

  食欲過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饑餓者,為消谷善饑,往往身體反見消瘦,這是胃火熾盛、腐熟太過所致。

  A.食欲減退

  B.消谷善饑

  C.惡聞食臭

  D.饑不欲食

  E.嗜食異物

  傷食多見

  脾胃虛弱多見

  『正確答案』CA

  3.口味異常的臨床意義

  口苦,多見于熱證,特別是常見于肝膽實熱的病變;

  口甜而膩,多屬脾胃濕熱;

  口中泛酸,多為肝胃蘊熱;

  口中酸餿,多為食積內(nèi)停;

  口淡乏味,常見于脾虛不運。

  A.發(fā)汗煩渴,汗多脈洪

  B.午后熱甚,身熱不揚

  C.午后發(fā)熱,五心煩熱

  D.長期低熱,勞倦則甚

  E.日晡熱甚,腹痛便結

  2016B.氣虛發(fā)熱的癥狀特點是

  2016B.濕溫潮熱的癥狀特點是

  2016B.陰虛內(nèi)熱的癥狀特點是

  『正確答案』DBC

  A.午后發(fā)熱,五心煩熱

  B.午后熱甚,身熱不揚

  C.日晡熱甚,腹痛便結

  D.長期低熱,勞倦則甚

  E.發(fā)熱煩渴,汗多脈洪

  2017B.某男,30歲。居處潮濕,長夏發(fā)病,診斷為濕溫潮熱,其發(fā)熱特征是

  2017B.某男,30歲。經(jīng)常便秘,因飲酒且過量食用辛辣烤炙之品而發(fā)病。診斷為陽明潮熱,其發(fā)熱特征是

  『正確答案』BC

責編:duoduo

報名通關必備

  • 姓名
  • 電話
  • 郵箱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焚題庫
在線題庫
  • 醫(yī)藥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当涂县| 乌鲁木齐县| 麻江县| 北流市| 龙南县| 平阴县| 岳西县| 肇东市| 托克托县| 靖远县| 元阳县| 双峰县| 山西省| 尤溪县| 隆德县| 垦利县| 恭城| 肥东县| 涟源市| 普兰县| 易门县| 平山县| 缙云县| 石门县| 麻栗坡县| 万荣县| 长汀县| 长岛县| 开化县| 鸡泽县| 中宁县| 宁远县| 丹阳市| 平山县| 从化市| 上犹县| 岢岚县| 浪卡子县| 讷河市| 驻马店市|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