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執(zhí)業(yè)藥師

各地資訊
當(dāng)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藥師 >> 執(zhí)業(yè)中藥師 >> 考試輔導(dǎo) >> 中藥學(xué)知識二 >> 執(zhí)業(yè)中藥師《臨床中藥學(xué)》系統(tǒng)備考:第七章溫里藥

執(zhí)業(yè)中藥師《臨床中藥學(xué)》系統(tǒng)備考:第七章溫里藥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6年11月10日 ]  【

  第七章 溫里藥

  一、含義

  凡以溫里祛寒為主要作用,治療里寒證的藥物,稱為溫里藥,又稱祛寒藥。

  二、性能特點

  本類藥物多味辛而性溫?zé)幔鳉w脾胃經(jīng),兼歸肝、腎、心、肺等經(jīng)。

  三、功效與主治

  本類藥物均有溫里散寒的功效,主治里寒證,尤宜于里寒實證。因其主 要歸經(jīng)之不同而奏多種效用。其主入脾胃經(jīng)者,能溫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虛寒證,癥見脘腹冷痛、嘔吐瀉利、舌淡苔白等;其主入肺經(jīng)者,能溫肺化 飲而治肺寒痰飲證,癥見痰鳴喘咳、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經(jīng)者,能溫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經(jīng)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陰頭痛等;其主入腎經(jīng)者,能溫 腎助陽而治腎陽不足證,癥見陽痿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滑精遺尿等;其主入心腎兩經(jīng)者,能溫陽通脈而治心腎陽虛證,癥見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 利、肢體浮腫等,或能回陽救逆而治亡陽厥逆證,癥見畏寒踡臥、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

  四、配伍應(yīng)用

  使用本類藥物應(yīng)根據(jù)不同證候作適當(dāng)配伍。若外寒內(nèi)侵,表邪未解者,須配辛溫解表藥用;寒凝經(jīng)脈、氣滯血瘀者,須配伍理氣活血藥用;寒濕內(nèi)阻者,宜配芳香化濕或溫燥去濕藥用;脾腎陽虛者,宜配溫補脾腎藥用;氣虛欲脫者,宜配大補元氣藥用。

  五、使用注意

  本類藥物性多辛熱燥烈,易耗陰助火,凡屬實熱證、陰虛火旺、津血虧虛者忌用;

  孕婦及氣候炎熱時慎用。

  附 子 (藥材)

  1.回陽救逆——用于亡陽證。

  本品辛甘大熱,為純陽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腎、脾經(jīng),有回陽救逆作用,為回陽救逆第一藥,主治亡陽證。

  (1)治陽氣衰微,陰寒內(nèi)盛,或大汗、大吐、大瀉而致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脈微欲絕之亡陽證。常與干姜、甘草等同用,如四逆湯。

  (2)治久病氣虛欲脫,或出血過多,氣隨血脫者。常與人參同用,如參附湯。

  2.補火助陽——用于陽虛證。

  本品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散寒,下補腎陽以益火,有補火助陽作用,凡腎、脾、心諸臟陽氣衰弱者均可選用。

  (1)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而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或冷痛、陽痿、宮冷、夜尿頻多。常與肉桂、山茱萸、干地黃等同用,如腎氣丸。

  (2)治寒邪內(nèi)侵,脾陽被困,而見脘腹冷痛,大便溏瀉,常與黨參、白術(shù)、干姜等同用,如附子理中丸。

  (3)治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見小便不利、水腫者。常與茯苓、白術(shù)、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湯。

  (4)治心陽衰弱,胸陽痹阻之胸痹心痛、心悸氣短。常與人參、桂枝、甘草等藥同用。

  (5)治脾陽不足,寒濕內(nèi)阻之陰黃證。常與茵陳蒿、干姜、白術(shù)等藥同用,如茵陳四逆湯。(6)治陽虛感寒。常與麻黃、細(xì)辛等同用,如麻黃附子細(xì)辛湯。

  3.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證。

  本品秉性純陽,散寒力大,溫散走竄,為散陰寒、除風(fēng)濕、止疼痛之猛藥,常用治風(fēng)寒濕痹周身骨節(jié)疼痛,尤善治寒痹劇痛者,可與桂枝、白術(shù)、甘草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湯。

  用法用量:煎服,3~15g。宜先煎30~60分鐘,以減弱其毒性。

  使用注意:陰虛陽亢及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因本品有毒,尤其表現(xiàn)心臟毒性,內(nèi)服須經(jīng)炮制。若內(nèi)服過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當(dāng),可引起中毒。

  肉 桂 (基源 藥材)

  1.補火助陽——用于腎陽虛證。

  本品辛甘熱,歸腎、脾、心經(jīng)。善補命門之火,益陽消陰,并能引火歸源,為治命們火衰及虛陽上浮諸證之要藥。

  (1)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尿頻等。常與附子、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

  (2)治下元虛冷,虛陽上浮之面赤、虛喘、汗出、心悸者。常與山茱萸、五味子、牡蠣等同用。

  2.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用于寒凝血滯的脘腹冷痛,寒濕痹痛,胸痹,寒疝腹痛,痛經(jīng),閉經(jīng),陰疽。

  本 品又善溫脾胃、散寒邪,為治脾胃虛寒證及脾腎陽虛證之常用藥。并有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助陽補虛作用。且散血分陰寒而溫通經(jīng)脈功勝,可治寒凝血滯諸痛,尤 擅治風(fēng)濕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及胸痹心痛。此外,取其甘熱助陽補虛,辛熱散寒通脈,常用治陰疽,或氣血虛寒所致癰腫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及氣血虛衰證。

  (1)治寒邪內(nèi)侵或脾胃虛寒所致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蓡斡帽酒费心┩谭,或與附子、干姜、高良姜等同用。

  (2)治脾腎陽虛之腹痛嘔吐、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常與附子、人參、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

  (3)治寒濕痹痛。尤以治寒痹腰痛為常用。常與獨活、杜仲、桑寄生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

  (4)治胸陽不振,寒邪內(nèi)侵所致胸痹心痛。常與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如桂附丸。

  (5)治寒疝腹痛。常與小茴香、吳茱萸等同用。

  (6)治沖任虛寒,寒凝血滯的痛經(jīng)、閉經(jīng)。常與當(dāng)歸、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湯。

  (7)治陽虛寒凝濕滯所致陰疽。常與熟地黃、鹿角膠、麻黃等同用,如陽和湯。

  此外,久病體虛,氣血不足之證,在補益氣血方中少量配以本品,有溫運陽氣,鼓舞氣血生長之功,如十全大補湯、人參養(yǎng)榮湯應(yīng)用肉桂,即是此義。

  用法:入湯劑應(yīng)后下。

  使用注意:畏赤石脂。

  附子與肉桂功用對比

  附子與肉桂均性味辛熱,具有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腎陽虛、命門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脾陽不足之脘腹冷痛;胸陽痹阻之胸痹心痛及寒濕痹痛。然附子大熱,功擅回陽救逆,為治亡陽證之 主藥。而肉桂作用較附子緩和,以溫補命門火為主,又能引火歸源,善治下元虛冷諸證及虛陽上浮的面赤、虛喘等;并善溫經(jīng)通脈,治寒凝血滯之痛經(jīng)、閉經(jīng)、寒疝 腹痛等證;且能助陽補虛、散寒通脈,以治陰疽。

  肉桂與桂枝功用對比

  肉桂與桂枝均性味辛甘溫,具有溫經(jīng)通 脈、散寒止痛作用,治寒凝血滯之風(fēng)濕痹痛、脘腹冷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胸痹心痛等證。然肉桂溫?zé)嵝暂^強,主祛里寒,善補火助陽,以溫補命門火為主,又能引火歸 源,善治下元虛冷諸證及虛陽上浮之面赤、虛喘等證;又可助陽補虛,用治陰疽。而桂枝善祛散外寒,助衛(wèi)實表而長于發(fā)汗解表,用治外感風(fēng)寒表證,無論表實、表 虛皆宜;又可通陽化氣,常用治水濕內(nèi)停之痰飲、水腫,及心陽不振、血脈不利之心動悸,脈結(jié)代等證。

12
責(zé)編:hanbing

報名通關(guān)必備

  • 姓名
  • 電話
  • 郵箱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焚題庫
在線題庫
  • 醫(yī)藥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外語考試
  • 學(xué)歷考試
阳西县| 清徐县| 晋中市| 丰城市| 威海市| 巴彦淖尔市| 靖州| 苍溪县| 佳木斯市| 健康| 安远县| 喀喇| 新泰市| 广宗县| 临湘市| 金塔县| 长治县| 旅游| 土默特左旗| 谢通门县| 奉化市| 海丰县| 湘西| 定结县| 平罗县| 安乡县| 连州市| 湖口县| 舒城县| 惠安县| 民和| 大邑县| 衡山县| 兴和县| 论坛| 峡江县| 新干县| 松原市| 灌南县| 英德市|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