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18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試題6

2018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試題6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8年02月08日 ]  【

  簡答題

  1.簡述學生文化的成因。

  答:1.(1)學生個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體的影響。(3)師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5)社區(qū)的影響。

  2.簡述美育的基本任務。

  答:2.(1)傳遞審美知識,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和審美的情趣。(3)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僅僅是藝術教育,也不僅僅限于運用各種美去進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種精神滲透于整個教育教學中去,使教育的過程成為一種審美過程。

  3.簡述課程設計的意義和基本要求。

  答:3.(1)產(chǎn)生新的課程方案。(2)對現(xiàn)有課程進行修改和重新組織。(3)合目的性。(4)合科學性。(5)合發(fā)展性。

  4.簡述促進知識概括的主要方法。

  答:4.有效地促進知識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區(qū)分事物的本質和非本質,抽取事物的本質要素,拋棄事物的非本質要素。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概括時,不僅要注意抽取本質的一面,也要注意拋棄非本質的一面。為此,必須配合使用概念或規(guī)則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變式。理性概括是通過對感性知識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識的獲得是把握事物本質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教學實際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須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識,必須注意變式的正確運用。(3)科學地進行比較。概括過程即思維過程,也就是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因此,區(qū)分對象的一般與特殊以及本質與非本質的比較過程,對于知識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啟發(fā)學生進行自覺地概括。為了促進知識的獲得,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該啟發(fā)學生去進行自覺地概括,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原理、原則,盡量避免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記憶或背誦。

  5.簡述動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答:5.(1)準確地示范與講解。準確地示范與講解有利于學習者不斷地調(diào)整頭腦中的動作表象,形成準確的定向映象,進而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可以調(diào)節(jié)動作的執(zhí)行。(2,必要而適當?shù)木毩。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應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可以使個體掌握某種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一般來講,反饋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nèi)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有時也稱結果知識。(4)建立穩(wěn)定清晰的動覺。動覺是復雜的內(nèi)部運動知覺。它反映的主要是身體運動時的各種肌肉活動的特性。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動覺訓練,以提高其穩(wěn)定性和清晰性,充分發(fā)揮動覺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6.教科書編寫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答:6.(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xiàn)科學性與思想性。(2)強調(diào)內(nèi)容的基礎性,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貼近社會生活,并適當滲透一些先進的科學思想,為學生今后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3)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水平和教育現(xiàn)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shù)學生和大多數(shù)學校的適用性。(4)合理體現(xiàn)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5)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責編:balabala123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商洛市| 湟源县| 阿坝县| 久治县| 古浪县| 岳阳县| 汶上县| 玛纳斯县| 常宁市| 承德县| 浏阳市| 九江县| 祥云县| 大洼县| 诸城市| 澄江县| 齐齐哈尔市| 呼伦贝尔市| 涟源市| 韶关市| 弥渡县| 徐水县| 搜索| 曲阳县| 兴海县| 琼海市| 开平市| 漳平市| 调兵山市| 元江| 昌宁县| 厦门市| 浦江县| 库车县| 石屏县| 兴化市| 甘洛县| 龙海市| 安远县| 万年县|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