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綜合素質 >> 復習資料 >> 2016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學習遷移

2016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學習遷移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6年08月10日 ]  【

2016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學習遷移 

  學習遷移及其分類(注:對大綱內(nèi)容作了適當?shù)难a充)

  一、學習遷移的概述:簡單地講,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也就是學生已獲得的知 識經(jīng)驗、認知結構、動作技能、學習態(tài)度、策略和方法等,與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之間所發(fā)生的 影響。

  二、遷移的分類

  側向遷移(水平遷移):已習得的概念、規(guī)則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運用。 縱向遷移(垂直遷移):低級概念和規(guī)則向高級概念和規(guī)則的遷移。 從遷移發(fā)生的方式可以分為特殊遷移和一般遷移。

  特殊遷移:具體知識與動作技能的遷移,這是習慣與聯(lián)想的延伸。 一般遷移:原理和態(tài)度的遷移。這一類遷移是教育的核心。 從遷移中先后學習發(fā)生影響的方向,可以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順向遷移:先前的學習對后來學習的影響。

  逆向遷移:后來的學習對先前學習的遷移。

  從遷移發(fā)生的效果可以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遷移,或稱之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正遷移:指一種學習中學得的經(jīng)驗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 負遷移:也稱干擾。指一種學習中學得的經(jīng)驗對另一種學習起阻礙作用。

  學習遷移的理論

  一、形式訓練說

  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學習遷移理論。形式訓練說主張遷移要經(jīng)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chǎn)生。 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官能心理學。官能心理學認為,人的“心智”是由許多不同的官能如記憶、 注意、知覺、想象、判斷、推理、意志等官能組成的。

  二、共同要素說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在 1890 年首先通過記憶實驗來研究學習遷移問題。其實驗結果表明: 記憶能力不受訓練的影響,記憶的改善不在于記憶能力的改善,而在于方法的改善。 繼詹姆士之后,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反應的聯(lián)結理論為基礎,提出了學習遷移的共同要 素說,認為只有當兩個機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時,一個機能的變化才會改變另一個機能的習得。 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到另一種學習,即產(chǎn)生 學習遷移。

  三、概括化遷移說

  原理理解和概括對遷移具有重要的作用,原理理解和概括得越深刻,遷移效果越好。

  四、關系轉換說

  關系轉換說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的遷移觀點。他們主張學習遷移的重點不在于掌握原理,而 在于覺察到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學生“頓悟”兩種學習情境中原理原則之間的關系,特 別是手段—目的之間的關系,是實現(xiàn)遷移的根本條件。

  五、認知結構遷移說

  布魯納和奧蘇貝爾在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遷移的理論和見解。布魯納認為,學習是類 別及其編碼系統(tǒng)的形成。遷移就是把習得的編碼系統(tǒng)用于新的事例。正遷移就是把適當?shù)木幋a系統(tǒng) 應用于新的事例;負遷移則是把習得的編碼系統(tǒng)錯誤地用于新事例。

  奧蘇貝爾在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認知結構遷移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一切有意 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不受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 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遷移是以認知結構為中介進行的,先前學習所獲得的新經(jīng)驗,通 過影響原有認知結構的有關特征影響新學習。

  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方法):

  一、理解基本原理,促進原理或法則的遷移

  “概括化原理”表明,兩種學習間的遷移部分地是由于兩種學習中的共同成分,其中主要是由 于共同的原理造成的。在教學中相似的原理及法則的遷移是最常見的遷移現(xiàn)象。為促進原理的遷移, 教學中應要求學生準確地理解基本原理,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讓學生理解基本原理,最初給予恰 當?shù)膶W習內(nèi)容或練習課題,使學生充分掌握以至達到過度學習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以后,不但要 演算基本原理、練習題,也要練習解答復雜的應用題。如果既能理解又能演算任何一個應用題,這 說明學生已明確地理解了基本原理。教師不要在學生還未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的時候,就要求學生應 用原理去解決應用問題,這樣容易使學生造成混亂,很容易發(fā)生負遷移或機械學習。

  此外,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或法則更有助于學習的遷移。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 總結、歸納和概括學過的知識,充分掌握運用基本原理的條件、方法,使基本原理達到最有效的遷 移。

  二、總結學習經(jīng)驗,運用學習方法

  學習遷移的定勢說說明學習經(jīng)驗和學習方法對以后的學習有積極的影響。因此,總結學習經(jīng)驗, 運用學習方法是促進學習遷移的另一有效方法。學習經(jīng)驗和學習方法多半都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 的,也有教師在教學中有意傳授或暗示的。一般包括認知策略、分析和綜合的方法、識記和回憶的 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技巧等。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 如理解知識的最好途徑、復習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等等,另一方面,要讓學生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學習 經(jīng)驗,同學之間開展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的交流。結合座談會、報告會等方式使學生盡快掌握學習方法, 適應新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環(huán)境。

  三、創(chuàng)設與應用情境相似的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與日后運用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實際情境最好相類似,這樣有助于學習的遷移。為此,在 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設置與實際情況相近的情境。另外,還要在知識或技能的學習過程中考 慮到實際運用情境中的種種情況。例如學習計算,不僅要讓學生單純地學會計算的法則,還應該使 他們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等學習活動學會在實際情境中解決計算問題。此外,課堂上開展的學習活動, 在日后學生能將其活動應用于相類似的實際生活時才是有效的。譬如:在籃球訓練中,不能僅僅學 會運球、傳球等基本技能,而應通過比賽,有效地使基本技能向實際的綜合性能力發(fā)生遷移。有許 多技能的學習如講演、表演、操作等,在類似于真實的情況下進行訓練最為有效。近年來開展的許 多室內(nèi)模擬裝置的訓練,為培養(yǎng)和訓練各方面技能的專門人才起到了既經(jīng)濟又有實效的效果。

  四、牢固掌握基本知識,促進新舊知識相結合

  根據(jù)知識學習的同化理論,一切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的。因此,牢固地 掌握學過的知識將有助于新知識的學習。為了掌握學過的知識,就要使學習的時間和練習的次數(shù)達 到一定的程度,使所學知識保持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清晰性,使之在新知識的學習時, 迅速而明確地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舊知識,及時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適當?shù)墓潭c。這就要求學生在 學習中要對基本的概念或原理反復學習,勤于思考,熟練掌握。這方面的過度學習是有助于學習遷 移的。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加強基本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核心內(nèi)容或主要內(nèi) 容,幫助學生建立穩(wěn)定清晰的知識結構。

責編:二二莉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尼玛县| 宝清县| 东乌| 齐河县| 太仆寺旗| 闸北区| 横山县| 武汉市| 萝北县| 酒泉市| 济宁市| 延庆县| 荔浦县| 桦川县| 旬阳县| 天津市| 涿鹿县| 密云县| 丹江口市| 徐水县| 宣化县| 高安市| 民丰县| 双鸭山市| 临高县| 丰原市| 石景山区| 崇礼县| 卓尼县| 武隆县| 津市市| 维西| 澄迈县| 乌审旗| 边坝县| 左云县| 曲水县| 衡阳市| 华蓥市| 西乡县|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