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
1、關某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他在精神狀態(tài)正常的情況下與張某簽訂了一份借款合同。關某實施的該行為( )
A:有效
B:無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銷
答案:C
解析:身體有缺陷(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心理有缺陷的人不算)以及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而又未經(jīng)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而實施的民事行為,只有經(jīng)過其法定代理人承認后才發(fā)生效力。但如果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實施的是單方民事行為,如拋棄財產(chǎn),則行為當然無效。我國《合同法》第47條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
2、某甲系工人,工作已近半年,現(xiàn)年17周歲,其每月工資和獎金所得,除生活開支外已經(jīng)積蓄1000元人民幣。因上下班乘車不方便,某甲便委托其鄰居某乙代買自行車一輛。某乙是學生,現(xiàn)年15歲,為買一部復讀機,決定將其父親給他買的一輛山地車(價值1000元左右)賣給某甲,兩人商定賣價為380元。某甲付款后,某乙將自行車交付某甲。某乙的父親知道后,不同意某乙把車賣掉,遂要求某甲返還自行車。某甲與某乙之間的買賣行為( )
A:合法有效
B:效力未定
C:可依法撤銷
D:無效
答案:B
解析:《民法通則》第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我國《合同法》第47條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屬于效力未定民事行為的類別。
3、李某是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某次訂貨會上李某超越A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權限與B公司簽訂了一份買賣100噸鋼材的合同,B公司對李某超越權限并不知情。李某的行為應被認定為( )
A:有效
B:無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銷
答案:A
解析:《合同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
4、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住宅小區(qū)內(nèi)的業(yè)主將住宅改為經(jīng)營性用房,除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管理規(guī)約之外,還應當經(jīng)( )同意
A:業(yè)主委員會
B:物業(yè)管理公司
C:有利害關系的業(yè)主
D:全體業(yè)主
答案:C
解析:《物權法》第77條規(guī)定:“業(yè)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以及管理規(guī)約,將住宅改變?yōu)榻?jīng)營性用房。業(yè)主將住宅改變?yōu)榻?jīng)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guī)以及管理規(guī)約外,應當經(jīng)有利害關系的業(yè)主同意!
5、居住在某居民小區(qū)三號樓一層的張某不愿交納電梯維修費用,并表示絕不乘坐電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李某不同意維修電梯,因而有權拒絕交納電梯維修費
B:李某放棄了乘坐電梯的權利,因而可以免除其交納電梯維修費的義務
C:李某有權放棄對電梯維修的權利和義務
D:李某應當交納電梯維修費
答案:D
解析:《物權法》第72條規(guī)定:“業(yè)主對建筑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6、相鄰關系是( )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chǎn)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fā)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A:不動產(chǎn)
B:動產(chǎn)
C:兩個以上相互毗連的不動產(chǎn)
D: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連的不動產(chǎn)
答案:D
解析:相鄰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連的不動產(chǎn)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chǎn)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fā)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7、下列情形中,屬于所有權繼受取得的是( )
A:甲的銀行存款所獲的利息100元
B:乙購買布料制成的一件禮服
C:丙通過遺囑繼承其兄的一間房屋
D:丁拾得他人搬家時丟棄的一臺舊電扇
答案:C
解析:丙通過遺囑繼承其兄的一間房屋,屬于“所有權繼受取得”中的“因法律行為以外的事實而取得所有權”。 乙購買布料制成的一件禮服,屬于“原始取得”中的“加工”。 丁拾得他人搬家時丟棄的一臺舊電扇,屬于“原始取得”中的“拾得遺失物”。 甲的銀行存款所獲的利息100元,屬于法定孳息。
8、姜某因出國,將自己的一臺電腦交由胡某暫時保管。在姜某出國期間,胡某與并不知情的劉某就買賣該臺電腦簽訂了書面協(xié)議。此后,劉某支付了合同約定的價款,并約定在支付價款后第5日胡某交付電腦。但是,在第3日姜某發(fā)現(xiàn)此事,當即要求胡某返還該臺電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劉某對胡某不是該臺電腦的所有權人并不知情,構成善意取得
B:劉某基于書面協(xié)議取得的電腦的所有權應當予以保護
C:劉某已經(jīng)支付了對價,應當取得該臺電腦的所有權
D:該行為不構成善意取得,劉某不能取得該電腦的所有權
答案:D
解析:根據(jù)《物權法》第106條的規(guī)定,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包括:1.受讓人須是善意的;2.受讓人必須支付了合理的價款;3.受讓人已經(jīng)占有了該財產(chǎn)。以上三項條件,必須同時具備,否則不構成善意取得。
9、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中,( )大多適用于即時結清、小額交易的行為,對于非即時結清、金額較大的重要行為,一般不宜采用
A:書面形式
B:口頭形式
C:推定形式
D:沉默形式
答案:B
解析:口頭形式大多適用于即時結清、小額交易的行為,對于非即時結清、金額較大的重要行為,一般不宜采用。
10、《民法通則》規(guī)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 )
A:反對
B:不反對
C:同意
D:不同意
答案:C
解析:《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11、( ),這是對無權占有的再分類
A:單一占有和全面占有
B: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
C: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
D: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
答案:D
解析: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這是對無權占有的再分類。
12、養(yǎng)牛專業(yè)戶王某的一頭奶牛得了重病,王某恐怕此牛得的是傳染病,傳染了別的牛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于是將此牛拉到野外拋棄。劉某經(jīng)過時發(fā)現(xiàn)了,將牛拉回家中,經(jīng)過劉某的精心喂養(yǎng),此牛病愈并成為一頭高產(chǎn)奶牛。半年后,王某聽說此事,向劉某索要此牛。依照法律,王某( )
A:有權請求劉某返還此牛,因為劉某拾得牛并據(jù)為已有,構成不當?shù)美?/P>
B:有權請求劉某返還此牛,但應補償劉某喂養(yǎng)此牛所指出的費用及勞務費
C:無權請求劉某返還此牛,但可以請求劉某給于適當補償
D:無權請求劉某返還此牛,因為他的拋棄行為已使其所有權消滅,劉某基于先占而取得牛的所有權
答案:D
解析:王某將此牛拉到野外拋棄,屬于事實上的處分。
13、依法律行為的成立須有幾個方面的意思表示為標準,可將民事法律行為分為 ( )
A:單方法律行為、雙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
B:雙務法律行為和單務法律行為
C:要式法律行為和不要式法律行為
D:有償法律行為和無償法律行為
答案:A
解析:依法律行為的成立須有幾個方面的意思表示為標準,可將民事法律行為分為單方法律行為、雙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
14、下列關于各種民事法律行為,說法錯誤的是( )
A: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合同,法律規(guī)定必須獲得有關部門批準
B:商品房買賣合同為單務法律行為
C:贈與合同屬于單務法律行為,也是無償法律行為
D:保管合同屬于實踐法律行為
答案:B
解析:商品房買賣合同為雙務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