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土地權屬爭議的內(nèi)容,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土地所有權爭議 B.土地他項權利爭議 C.土地使用權爭議 D.土地侵權糾紛
【答案】D
【解析】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它是特定范圍內(nèi)有關土地權利歸屬的民事糾紛。土地權屬爭議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權爭議;土地使用權爭議;其他土地權利爭議。土地侵權糾紛是指在土地權屬明確的情況下,有關土地權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民事糾紛。
2.下列不屬于當前涉及比較多的土地權屬爭議的是()。
A.中央單位與地方單位之問的土地權屬爭議 B.軍隊與地方單位之間土地權屬爭議
C.涉及鐵路部門的土地權屬爭議 D.涉及郵政部門的土地權屬爭議
【答案】D
【解析】土地權屬爭議的主體范圍比較廣泛。當前涉及比較多的爭議有:①中央單位與地方單位之問的土地權屬爭議;②軍隊與地方單位之間土地權屬爭議;③涉及宗教團體的土地權屬爭議;④涉及鐵路部門的土地權屬爭議;⑤涉及水利部門的土地權屬爭議;⑥涉及民航、石油、冶金等部門的土地權屬爭議;⑦宅基地使用權爭議;⑧其他。
3.下列各項不屬于土地權屬爭議產(chǎn)生原因的是()。
A.行政建制變化 B.過去的土地開發(fā)、征地退耕、興辦或停辦企事業(yè)、有組織移民
C.過去無償占用或“一平二調(diào)” D.土地分配不公平
【答案】D
【解析】引起土地權屬爭議的主要原因有:①歷史上行政建制變化遺留的權屬未定、權屬不清;②因過去的土地開發(fā)、征地退耕、興辦或停辦企事業(yè)、有組織移民形成的權屬不清;③因過去無償占用或“一平二調(diào)”造成的權屬爭議;④地界不明。
4.在國有土地因重復征用或重復劃撥引起的土地爭議中,應本著()的原則,按土地利用現(xiàn)狀確定權利歸屬。
A.國家集體優(yōu)先 B.個人優(yōu)先 C.后者優(yōu)先 D.前者優(yōu)先
【答案】C
【解析】在涉及歷史原因的集體土地爭議中,如歷史事實不清、相關證據(jù)或政策依據(jù)不明,應以土地實際占有的現(xiàn)狀為根據(jù)確定土地的權屬關系。在國有土地因重復征用或重復劃撥引起的土地爭議中,也應本著“后者優(yōu)先”的原則,按土地利用現(xiàn)狀確定權利歸屬。
5.關于土地侵權糾紛的處理方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以由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也可以直接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diào)處
B.可以侵權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
C.因土地侵權糾紛而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
D.侵犯國有土地所有權,無人使用的國有空地、荒地使用權按土地侵權糾紛處理
【答案】D
【解析】侵犯國有土地所有權,無人使用的國有空地、荒地使用權不按土地侵權糾紛處理。因為無具體利益主體行使救濟權,可以由政府有關部門用行政手段查處,而不用民事方法。
6.()是土地權屬爭議中當事人自行解決爭議的最基本的方式。
A.協(xié)商 B.政府處理 C.訴訟 D.仲裁
【答案】A
【解析】協(xié)商是土地權屬爭議中當事人自行解決爭議的最基本的方式。我國法律鼓勵當事人通過平等協(xié)商、互諒互讓解決糾紛。
7.對有關權屬爭議的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當事人要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的類型是()。
A.民事訴訟 B.行政訴訟 C.侵權訴訟 D.違約訴訟
【答案】B
【解析】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七條的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他主管部門有關土地、礦產(chǎn)、森林等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的處理決定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該作為行政案件受理。
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的方式的是()。
A.協(xié)商 B.政府處理 C.行政復議 D.法律訴訟
【答案】C
【解析】土地權屬爭議解決的方式主要包括協(xié)商、政府處理和訴訟。行政復議主要針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不法行為而設立的一種救濟方式,土地權屬爭議雙方都屬于民事主體,不涉及行政機關。
9.以下關于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我國法律鼓勵當事人平等協(xié)商解決糾紛
B.協(xié)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鄉(xiāng)級政府提出處理申請
C.當事人只有通過行政處理后,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D.起訴至法院的案件,作為民事訴訟案件處理
【答案】D
【解析】當事人只有在對土地權屬爭議行政機關的決定不服時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此時屬于行政訴訟而非民事訴訟,應當以作出行政決定的政府機關作為被告。
10.農(nóng)村居民之間發(fā)生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申請,由()受理和處理。
A.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B.縣級人民法院 C.鄉(xiāng)土管所D.鄉(xiāng)人民政府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