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記載: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怨遠矣。結(jié)合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
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怨遠矣!”意思是說做一個人,尤其是做一個君子,重要的是要嚴格地要求和責備自己,而對人則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在責備和批評別人的時候應該盡量能夠做到和緩寬容,這樣就自然不會招致怨恨了。
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如此,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多做自我反思,同時少指責別人,把這作為人立身處世的重要原則,在生活中,人往往容易原諒自己,為自己開脫,找借口掩蓋自己的過失和不足,倒是常常責怪別人,把失誤或者過錯歸咎于別人,這樣,不但自己失去了反省自己和找到自己不足的機會,而且,也會引起別人的反對和埋怨,甚至是憎恨。
然而,正如曾國藩所言“嚴于利己,寬以待人”,古往今來也不乏這樣的事例:唐代魏征為太子李建成的屬官時,曾多次勸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當玄武門事變后,李世民不但沒有殺他,還給了魏征很大的官做,而且非常器重魏征。最終實現(xiàn)了唐初的繁榮發(fā)展,出現(xiàn)了貞觀盛世。故事當中李世民便對魏征抱以寬容的態(tài)度從而贏得了人心。同樣的,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為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犯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無數(shù)的古語與經(jīng)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要將心比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一方面,擁有吃虧是福的心態(tài)。面對利益的誘惑,面對他人的誤解,保有一種寬容之心去面對;另一方面,真正做到換位思考。面對是非,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真切理解他人的難處,真正做到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