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 A公司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的生產和銷售,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A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對2×14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時,注意到下列事項:(1)2×14年8月1日,A公司與丁公司簽訂產品銷售合同。合同約定,A公司向丁公司銷售最近開發(fā)的C商品1000件,總價(不含增值稅)為200萬元,增值稅稅額為34萬元;A公司于合同簽訂之日起10日內將所售C商品交付丁公司,丁公司于收到C商品當日支付全部款項;丁公司有權于收到C商品之日起6個月內無條件退還C商品,2×14年8月5日,A公司將1000件C商品交付丁公司并開出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同時,收到丁公司支付的款項234萬元。該批C商品的成本為120萬元。由于C商品系初次銷售,A公司無法可靠估計退貨的可能性。A公司對上述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為:借:銀行存款 234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 應交稅費一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20 貸:庫存商品 120 (2)根據(jù)董事會的決議,A公司于2×14年12月31日與W公司(非關聯(lián)公司)簽訂一項不可撤銷的舊設備轉讓協(xié)議,約定于2×15年2月向W公司交付一臺舊設備,轉讓價格為200萬元。該設備賬面原值為350萬元,截至2×14年12月31日已累計計提折舊2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A公司預計交付該設備還將發(fā)生運雜費等處置費用10萬元,A公司于2×14年12月31日將該設備賬面價值調整至190萬元(調增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并計入資本公積),并自該日起不再計提折舊。(3)根據(jù)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A公司于2×14年度將部分電腦設備的折舊年限縮短為3年,同時將部分機器設備折舊方法從年限平均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A公司對于上述變更均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4)A公司于若干年前購入一項權益工具投資并一直持有,將其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并已在2×14年前對其確認100萬元的減值損失。2×14年年末,該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回升并超過其初始投資成本,因此,A公司轉回了原先對該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確認的100萬元減值損失并計入2×14年損益。(5)A公司于2×14年年初從債券二級市場購入某企業(yè)可上市流通的企業(yè)債券。因為有明確意圖且有能力將該債券持有至到期,A公司將其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2×14年年末,發(fā)行債券的企業(yè)財務狀況良好,但A公司預計2×15年宏觀經濟走勢將對該發(fā)行債券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針對上述持有至到期投資,A公司對該預期未來事項可能導致的損失于2×14年年末確認了減值損失200萬元。(6)2×14年2月1日,A公司停止自用一棟辦公樓,并與Y公司(非關聯(lián)公司)簽訂租賃協(xié)議,將其租賃給Y公司使用,租賃期開始日為2×14年2月1日。2×14年2月1日,A公司將該辦公樓從固定資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核算,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該辦公樓2×14年2月1日的賬面價值為800萬元,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2×14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為1100萬元。2×14年12月31日,A公司將上述辦公樓列示為投資性房地產1100萬元,并在2×14年度損益中確認300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7)A公司2×14年1月初向W公司(非關聯(lián)公司)銷售一批產品,并在應收賬款中相應確認了一筆應收W公司的款項800萬元。在此之后,由于W公司財務發(fā)生困難,一直無法支付該款項,A公司已經對該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400萬元。2×14年10月1日,經與W公司協(xié)商,A公司同意W公司以其生產的一批鋼材償還上述債務。該批鋼材的公允價值為500萬元,增值稅稅額為85萬元,成本為400萬元。A公司將鋼材作為原材料核算。假定不考慮所得稅及其他因素。要求:(1)根據(jù)資料(1)至(6),逐項判斷A公司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若不正確,編制更正的會計分錄(有關差錯按當期差錯進行處理,不考慮損益結轉問題)。(2)根據(jù)資料(7),分別編制A公司和W公司債務重組日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答案】(1)資料(1):A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如不能根據(jù)以往經驗合理確定退回可能性,發(fā)出商品時風險和報酬未轉移,不應確認收入和結轉成本。更正分錄: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 貸:預收賬款 200 借:發(fā)出商品 12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20 資料(2):A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A公司將該固定資產劃分為持有待售后,應按照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凈額和原賬面價值兩者孰低計量。由于相關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凈額為190萬元(200-10),原賬面價值為150萬元(350-200),因此,應將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的余額還原為原賬面價值。更正分錄:借:資本公積 40 貸:固定資產 40 資料(3):A公司會計處理正確。理由: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的變更屬于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因此資料(3)會計處理正確。資料(4):A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發(fā)生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之后公允價值回升所產生的賬面價值調整,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他綜合收益)。更正分錄:借:資產減值損失 100 貸:其他綜合收益 100 資料(5):A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針對金融資產,對預期未來事項可能導致的損失,無論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均不能作為減值損失予以確認,確認減值損失是當前的事項導致的損失。更正分錄: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 200 貸:資產減值損失 200 資料(6):A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轉換日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1000萬元大于非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800萬元的差額200萬元應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更正分錄: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 貸:其他綜合收益 200 (2) A公司會計分錄:借:原材料 500 應交稅費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 壞賬準備 400 貸:應收賬款 800 資產減值損失 185 W公司會計分錄:借:應付賬款 8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500 應交稅費一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營業(yè)外收入 215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400 貸:庫存商品 400
查看試題解析 進入焚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