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和工裝的管理
1.設備管理
(1)建立設備管理系統(tǒng)
設備管理是涉及幾個部門共有職能的活動,因此,要求部門之間在設備管理方面要進行充分而有效的溝通和配合,并且要針對實際使用的需要開展管理。應避免出現設備管理部門只知道管理設備,不知道其所管理的設備承擔加工零件的質量特性和過程應監(jiān)控的參數。也不能只強調“完好”,卻不能了解何種“完好”狀態(tài)能滿足工藝要求。應指出,只要能滿足工藝要求,保持影響到工序質量特性的若干項設備性能指標就足夠了。
為此,要調整設備管理思路,建立設備管理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至少應包括:
、倜枋鲇杏媱澋木S護活動的文件;
、谠O備和裝置的防護;
、劭傻玫疥P鍵生產設備的零部件;
、軐⒕S護目標形成文件并予以評價和改進;
⑤開展定期維護活動(如日保養(yǎng)、一級保養(yǎng)和二級保養(yǎng)等);
⑥使用預見性維護方法(如正常運行時間的優(yōu)化、評估統(tǒng)計過程數據和預防性維護活動的相互關系、易損件的重要特性等),以持續(xù)改進生產設備的有效性和效率。
(2)設備總效率
設備總效率比“完好率”能更好地評價設備實際所發(fā)揮的效能,計算方法如下:
設備總效率=可利用率×運行效率×成品率 (10—1)
式中:可利用率——設備可用時間的百分比;
運行效率——設備相對其設計循環(huán)運行的速率;
成品率——設備生產滿足質量規(guī)范要求產品的速率。
(3)設備的預防性維修
目前,許多組織對設備維修的管理還停留在“救火”狀態(tài),只忙于設備出故障時的“急修”或設備根本無法使用時進行“大修”,而未能主動地采取措施保持必需技術性能。應重視設備的預防性維修,在“二!币约澳甓染葯z查中積累大量有關設備特性的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可看出設備特性衰減的規(guī)律和趨勢,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性維修。
在實施預防性維修中應標識出關鍵過程設備,為設備提供適當的資源(如潤滑劑、清洗劑和備件),并建立有效的、有計劃的全面預防性維護體系。
(4)過程能力和機器能力
有些顧客(業(yè)主)在合同中要求過程能力和機器能力,這是不完全相同的兩種能力。表10--4示出過程能力和機器能力的關系。
過程能力 機器能力
定義 對額定值的離散和位置統(tǒng)計特征參數 由公差與生產設備的加工離散度之比得出
定義差別 涉及參數分布的位置和寬度(離散度) 不涉及加工產品特性分布的位置特征
內容 包括過程所有要素 針對設備,包括模具等
能力指數 長期能力Cpk 短期能力Cmk
[例題4] 建立設備管理系統(tǒng)至少應包括( )。
A.對應的圖紙修訂狀態(tài)
B.設備和裝置的防護
C.可得到關鍵生產設備的零部件
D.對特殊規(guī)定定量化要求
E.將維護目標形成文件并予以評價和改進
答案:BCE
2.工裝管理
工藝裝備(如模具、夾具和樣板)是發(fā)揮設備效能,使產品特性符合規(guī)定|考試|大|要求的重要基礎。因此,保持工裝能力是實現產品符合性質量的前提。
現代工裝管理的要點包括:
①建立、實施并保持工裝管理體系,包括:提供保修設施和人員;儲存與修復;重要工裝與計量器具、樣板的周期檢查;工裝準備;易損件的更換計劃等。
②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源,進行工具量具設計、制造和全尺寸全性能檢驗。
、廴艄ぱb的某個項目承包,則應建立相應的跟蹤系統(tǒng),確保其過程和質量均符合要求。
、茉诠ぱb管理中,明確并保持與工藝要求相關的工裝的質量特性是有效管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