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 >> 客觀題卷一 >> 國際法 >> 2016年司法考試國際法章節(jié)考點:國際法的概念和特征

2016年司法考試國際法章節(jié)考點:國際法的概念和特征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   2016-05-13   【

  第一章:國際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國際法的概念

  國際法( International Law)是一個與國內法相對應的法律體系。它是國家間交往中形成的,以國家間協(xié)議制定的,主要是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的總體。國際法與國內法二者共同構成了當代人類社會完整的法律秩序。

  “國際法”一詞準確地反映出該法律體系的所覆蓋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點,該詞由英國法學家邊沁最早運用,后被廣泛采用,今天已為國際社會(包括聯(lián)合國及各國際組織)所通用。有人使用“國際公法”( Public Intemational Law) 一詞來稱呼這一法律體系(其傳人中國早期,也被稱為“公法”),強調的也是其調整國家(政府)與國家(政府)間關系的這種特征。此處“公”的含義與當代有些學者在國內法研究時所使用的“公法”一詞中“公”的含義或范圍有所不同。從法律體系上看,國際法體系是與整個國內法體系相對應的,而不是與“國際私法”或“國際經濟法”等詞所指代的內容相對應或相并列。后者往往可以是在某個領域的國內法規(guī)則與國際法規(guī)則的集合體,且在性質、范疇等方面還存在不同理解和爭論(見后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編)。

  國際法是國際關系發(fā)展的產物。它要求既有“國”(主權獨立國家),又有“際”(國家間的交往),才能存在和發(fā)展。古代社會雖然有一些關于條約、使節(jié)等方面的規(guī)則和制度的雛形,但它們是零星的、小范圍的和萌芽性的。關鍵問題就在于那時或者“有際無國”(交往的實體不是真正獨立的主權國家,比如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諸侯國);或者是“有國無際”(國家間受制于環(huán)境,缺乏穩(wěn)定、持續(xù)交往,比如波斯帝國、羅馬帝國與中國之間)。因此沒有近代意義上的國際法體系存在。1643~1648年結束歐洲30年戰(zhàn)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召開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誕生,標志著近代主權獨立國家體系的出現(xiàn),成為近代國際關系的起點;同時它確認了國家主權、主權平等的根本原則,也標志著近代國際法的開始。同一時期,荷蘭人格勞秀斯發(fā)表了《戰(zhàn)爭與和平法》(1625年)等一系列著作,首次從理論上對國際法的規(guī)則和基本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論述,并努力使國際法從神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這些著作對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及其之后的各國交往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為近代國際法學奠定了基礎。格勞秀斯因而被稱為“近代國際法學之父”。

  近代國際法自誕生后的200余年間,主要在歐洲基督教國家之間適用,并且隨著歐洲國際關系的演變而發(fā)展。在經歷了西方資產階級革命、西方殖民主義擴張、俄國十月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規(guī)則體系不斷充實完善,方向日益文明進步,并且逐步由歐洲走向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和聯(lián)合國成立之后,國際法得到了最重要的發(fā)展。以《聯(lián)合國憲章》為核心的一整套國際法規(guī)則體系,逐漸成為整個國際社會的行為規(guī)則,構成了當代國際法核心內容;同時,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也在當代國際法中得到體現(xiàn),產生了許多國際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國際環(huán)境保護法等。冷戰(zhàn)結束和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使國際法面臨新挑戰(zhàn)、新課題和新發(fā)展。當代國際法正在經歷從互惠到共贏,從共處到合作的演變。國際法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新時期。

  現(xiàn)代國際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性的、涉及國際交往各個領域的、龐大繁雜的規(guī)則體系。從內容上概括地說,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國際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則(性質、淵源、基本原則等);國家或國際法主體本身的制度和規(guī)則(如國家和政府、領土、居民、國家責任、國際爭端的解決等);以及國際法各個相對獨立的分支(如海洋法、國際航空法、空間法、條約法、外交領事關系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戰(zhàn)爭與武裝沖突法等)。

  (二)國際法的特征

  1.國際法的特點。當代國際社會是由平等的主權國家組成的,這種客觀現(xiàn)實決定了國際法與國內法相比,有如下的主要特點:

  (1)立法方式不同。國內法是凌駕于國內社會之上的國家立法機關依一定的程序制定。國際社會沒有也不應有凌駕于國家之上的國際立法機構來制定規(guī)則,更不能由任何一個國家單獨制定國際法。國際法的規(guī)則只能由國家之間在平等基礎上以協(xié)議方式共同制定,這種協(xié)議可以是成文的,也可能是以不成文習慣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法律關系的主體和調整對象不同。國內法主體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而國際法主要是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其主體主要是國家。此外,在某種范圍和條件下,政府間國際組織和某些特定的政治實體乃至個人,也可以作為國際法的主體。

  (3)強制力的依據(jù)和方式有所不同。國內法強制力的依據(jù)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國內統(tǒng)治者的意志。而國際法的依據(jù)一般認為是產生于國際交往和發(fā)展需要的、國家之間的意志協(xié)議或稱為協(xié)議意志。相應地,國內法的強制力是由超越個體之上的有組織的國家強制機器來保障和實施的。國際社會沒有超越國家之上的強制機構,雖然國際法實施的機制性和機構性日益增長。從本質上,當今的國際法的強制力還是通過國家本身單獨或集體的行動來實現(xiàn)的。 (4)發(fā)達程度不同。與國內法相比,國際法的形成和發(fā)展時間較短。國際法無論從規(guī)則體系、國家實踐還是理論研究,都不如國內法領域完善和發(fā)達。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國際法在加速完善和發(fā)展中。不僅會借鑒國內法體系中的原理和法律技術,并且尋求與國內法相互促進和有機結合。

  2.國際法的法律性。國際法的上述特點不否定國際法的法律性。

  首先,國際法作為法律得到所有國家承認。國際法規(guī)則被作為法律,其效力不僅在各國的國內法中反映出來,也從國家處理國際關系問題的實踐中得到印證。作為法律,國際法也具有規(guī)范性、普遍性、強制性、判斷是非的標準、處理事件的依據(jù)等與國內法相似的一般法律梅性。

  其次,對國際法法律性的質疑,主要是基于國際法規(guī)則屢被違反的現(xiàn)實。應該看到,在絕大多數(shù)場合,國際法的規(guī)則被各國自覺地遵守,以維持國際社會正常秩序和國家交往的有序進行。在對違法行為的處罰上,違背國際法的行為中絕大部分都受到了法律的追究,實施不法行為的國家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國際社會,確實有一些違背國際法的行為并沒有得到法律應有的追究,特別是在一些涉及戰(zhàn)爭與和平的重大問題和某些大國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這是國際社會當前的狀態(tài)和性質造成的。從法學邏輯看,某些逍遙法外事實的存在一方面不能排除該違法行為的非法性,另一方面也不能以此否認國際法本身的法律性。 最后,國際法不可能解決國際社會的所有問題。有關戰(zhàn)爭、和平、發(fā)展等根本性的問題,更不是國際法單獨所能解決的。因此,應當正確把握國際法的地位,“國際法虛無論”和“國際法萬能論”都失之偏頗。

  特別推薦國家司法考試官網(wǎng)_國家司法考試中心  國家司法考試官網(wǎng)_ 中國普法網(wǎng)   國家司法考試報名時間 國家司法考試時間 國家司法考試報名入口

  2016司法考試網(wǎng)絡視頻課堂:備考階段,常年招生,隨報隨學。課程咨詢微信號:W712931601。聯(lián)系速道 聯(lián)系電話:4000-525-585(凡涉及國家司法考試政策事項等問題可撥打電話咨詢)

>>>>在線報名<<<<

>>>>國家司法考試題庫:全真?、智能云數(shù)據(jù)、自由組卷、錯題收藏、專業(yè)答疑、終身使用<<<<

糾錯評論責編:chenzhu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在線模考
石河子市| 策勒县| 文登市| 和静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安义县| 桂平市| 文昌市| 宜春市| 玉树县| 沙洋县| 五台县| 汨罗市| 黎城县| 安徽省| 临沧市| 克什克腾旗| 榆林市| 锡林浩特市| 塘沽区| 句容市| 安吉县| 大同县| 太仆寺旗| 三明市| 泉州市| 句容市| 绥滨县| 赤水市| 呈贡县| 靖江市| 高尔夫| 偃师市| 共和县| 通城县| 房山区| 南昌县| 旺苍县| 右玉县| 衡阳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