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題 關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張某、王某兩人預謀殺害宋某,便將毒藥投入宋某的酒中。宋某將酒喝后,安然無恙。其后查明原因是該毒藥系存放太久,已經(jīng)失效。張某、王某二人行為屬于手段不能犯的未遂
B.某外國恐怖組織成員李某到我國某地招募成員,意欲實施恐怖活動的培訓,并建立一個該恐怖組織的分支機構。入境后即被他人告發(fā),李某被我公安人員抓獲。李某的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C.胡某意圖販賣毒品,因缺乏毒資,故到其朋友家借錢,后因涉及其他案件被警方拘留,交代了上述行為。胡某籌集毒資的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D.楊某欲殺死劉某,某日晚手持一支手槍(內有10發(fā)子彈)前去殺劉某。第一發(fā)子彈沒有打中劉某,第二發(fā)子彈打中劉某的腹部,劉某隨即倒地,痛苦不堪。楊某見狀,未再繼續(xù)開槍,并將其送往醫(yī)院,經(jīng)搶救后劉某仍有輕度殘疾。楊某的行為是故意殺人罪(未遂)
【答案】D
【詳解】A項中張某、王某二人想殺死宋某,將失效的毒藥誤當作有效的毒藥去殺宋某,沒有產(chǎn)生其死亡的結果,是犯罪未遂。以犯罪本身是否既遂為標準可將犯罪未遂分為能犯未遂與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所實施的行為本身可能達到既遂,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不能犯未遂進一步分為手段不能犯與對象不能犯。手段不能犯是由于犯罪手段的不能而導致的未遂。對象不能犯是指由于對象的錯誤而導致的未遂。A項說法正確。B項中李某的行為屬于為實施、組織恐怖活動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故屬于典型的犯罪預備,B項說法是正確的。C項中胡某籌集毒資的行為是為販賣毒品罪制造條件的行為,故屬于典型的犯罪預備。C項說法正確。D項中楊某在向劉某開兩槍后,僅造成劉某傷害的結果,劉某并沒有死亡,楊某認識到還可以繼續(xù)開槍殺死劉某,所以實行行為還沒有終了,楊某出于對劉某的憐憫之情,并沒有繼續(xù)開槍,屬于自動放棄繼續(xù)侵害的行為。行為人自動放棄重復侵害的行為,屬于犯罪中止,而不是犯罪未遂。故D項說法錯誤,依題意,當選。
第2題 列不屬于行政強制措施行為的是?( )
A.稅務機關將相對人被扣押的財產(chǎn)依法拍賣以抵繳稅款的行為
B.海關對有走私嫌疑的人經(jīng)關長批準扣留24小時的行為
C.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對有證據(jù)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藥品進行查封的行為
D.公安機關對在公共場所鬧事者采取強行帶離現(xiàn)場的行為
【答案】A
【詳解】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主體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行政目的,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或者特定的物所作出的,以限制權利和課以義務為內容的臨時性的強制行為。本題中,A為稅收的強制執(zhí)行措施,因此,A為本題的正確答案?忌鷳⒁鈱⑿姓䦶娭拼胧┡c行政處罰相區(qū)別。
第3題 甲因盜竊罪、搶劫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12年,法院決定合并執(zhí)行有期徒刑15年,刑罰執(zhí)行2年后又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暴動越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15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于甲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以前再犯新罪的,應當按照“先減后并”的原則實行數(shù)罪并罰
B.對于甲數(shù)罪并罰后實際執(zhí)行的最高刑期不超過22年
C.人民法院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甲限制減刑
D.甲如果執(zhí)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可以假釋
【答案】A
【詳解】根據(jù)《刑法》第71條的規(guī)定,A選項說法是正確的。B選項,對于甲應該是將原判刑期減去已經(jīng)執(zhí)行的2年刑期與新罪的刑期10年、15年根據(jù)《刑法》第69條的規(guī)定數(shù)罪并罰。由于甲的總和刑期超過35年,因此數(shù)罪并罰后決定執(zhí)行的刑期應該是不超過25年,而不是不超過20年,加上已經(jīng)執(zhí)行的2年,所以,對于甲數(shù)罪并罰后實際執(zhí)行的最高刑期應不超過27年。C選項,《刑法》第50條第2款規(guī)定,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甲不是累犯,雖然犯了搶劫罪,故意傷害罪,但被判處的也不是死刑緩期執(zhí)行,所以法院不能決定對甲限制減刑。D選項,《刑法》第81條第2款規(guī)定,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甲所犯的搶劫罪被判處了12年有期徒刑,因此對甲不能適用假釋。
第4題 張村與李村分別位于沈陽市的兩縣境內,因土地權屬糾紛張村向市政府申請解決,市政府裁決爭議土地屬于張村所有。李村不服,向省政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確認爭議的土地屬于李村所有。張村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下列哪個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
A.爭議土地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B.爭議土地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
C.沈陽市政府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D.遼寧省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
【答案】B
【詳解】《行政訴訟法》第19條規(guī)定,因不動產(chǎn)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chǎn)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缎姓V訟法》第14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1)確認發(fā)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2)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3)本轄區(qū)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本題中,甲村對省人民政府的復議決定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應該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答案B是正確的。
第5題 下列構成累犯的是:( )
A.16周歲的張某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刑滿釋放3個月后又犯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
B.王某因資敵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刑滿釋放6年后又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C.李某2001年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刑滿釋放后,于2010年又犯交通肇事罪,被判處3年 以上有期徒刑
D.郭某因敲詐勒索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期3年執(zhí)行,緩刑考驗期滿后第二年又犯搶劫罪
【答案】B
【詳解】根據(jù)《刑法》第65條的規(guī)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 18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A選項,張某犯前后兩罪時均不滿18周歲,所以張某不構成累犯。C選項,李 某后罪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因此李某也不構成累犯。D選項,郭某前罪被宣告緩刑,緩刑考驗期滿, 原判刑罰就不再執(zhí)行,而不是執(zhí)行完畢,所以緩刑考驗期滿5年內再犯罪的,也不構成累犯。根據(jù)《刑 法》第66條的規(guī)定,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犯上述任一類罪的,都以累犯論處。8選項,王某前罪資敵罪是危害 國家安全犯罪,后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是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因此王某構成累犯。
第6題 黃某在與陳某的沖突中被陳某推倒后摔成輕微傷,甲市乙縣公安局以此對陳某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決定。陳某不服申請復議,甲市公安局經(jīng)調查并補充了王某親眼看到黃某摔傷的證言后維持了原處罰決定。陳某向法院提起訴訟。庭審中,陳某提出該處罰未經(jīng)過負責人集體討論,一審法院遂要求被告補充提供該處罰由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的記錄。下列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 )
A.此案應由甲市公安局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B.王某的證言只能作為證明甲市公安局的復議決定合法的證據(jù)
C.法院要求被告補充記錄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
D.法院對被告提供的記錄形成時間所作的審查屬于對證據(jù)的關聯(lián)性審查
【答案】B
【詳解】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17條規(guī)定,甲市公安局并沒有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此案應由乙縣公安局所在地法院管轄。根據(jù)《行政訴訟證據(jù)規(guī)定》第60條規(guī)定,王某的證言不能作為證明甲市乙區(qū)公安 局的行政拘留合法的證據(jù),但可以作為證明甲市公安局的復議決定合法的證據(jù),故B選項說法正確,應 選。根據(jù)《行政訴訟證據(jù)規(guī)定》第2條規(guī)定,C選項錯誤,故不選。關于D選項,法院對被告提供的記錄 形成時間所作的審查屬于對證據(jù)的客觀性審查,而不是關聯(lián)性審查,故不選。
第7題 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
A.李某殺害吳某后,又將其筆記本電腦拿走,構成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應數(shù)罪并罰
B.沈某深夜到被害人家盜竊,被害人被驚醒,但不敢出聲,眼睜睜看著沈某拿著若干物品離去。沈某構成搶劫罪
C.劉某看見顧某將一樣東西埋入草叢中,即在其走后找出(是一臺筆記本電腦)并帶回自己家。劉某構成侵占罪
D.傅某晚上潛入一古寺,將寺內墓室中珍貴文物編號的金佛頭用鋼鋸鋸下,銷贓后獲贓款10萬元。對傅某應以故意損毀文物罪追究刑事責任
【答案】A
【詳解】盜竊罪必須具備兩個特征:(1)以非法占有為目的;(2)秘密竊取。選項A中:張某殺害吳 某后,又將其電腦拿走的行為,是秘密竊取的一種特例,故A項正確。選項B中:雖然被害人已經(jīng)醒來 了。但沈某并不知道,對他而言,他認為自己仍在秘密竊取財物,因此仍應定盜竊罪,故選項B錯誤。盜竊罪是先有秘密竊取的故意,再有拿他人財物的行為;侵占罪則是已經(jīng)合法持有他人財物,才產(chǎn)生非法占 有的故意,是“變合法持有為非法占有”。選項C中,劉某是專門去找人家的埋藏物的,是先有非法占有 的故意的,因此構成盜竊罪,故選項C錯誤。選項D中,對盜竊珍貴文物的,如果僅屬竊取,應定盜竊 罪;在盜竊過程中破壞珍貴文物、名勝古跡的,可以按盜竊罪或者破壞珍貴文物、名勝古跡罪中的一重罪從重處罰,盜竊墓葬,竊取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應以盜竊罪論處。故選項D錯誤。
第8題 張某出于報復動機將趙某打成重傷,發(fā)現(xiàn)趙某喪失知覺后,臨時起意拿走了趙某的錢包,錢包里有1萬元現(xiàn)金,張某將其占為己有。關于張某取財行為的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構成搶劫罪
B.構成搶奪罪
C.構成盜竊罪
D.構成侵占罪
【答案】C
【詳解】搶劫罪、搶奪罪、盜竊罪和侵占罪都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其不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客觀方面:搶劫罪是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使人不能抗拒,強行劫取公私財物;搶奪罪是趁人不備,公開奪取數(shù)額較大財物的行為;盜竊罪是秘密竊取數(shù)額較大財物的行為;侵占罪是指以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行為。張某在趙某喪失知覺后,臨時起意拿走了趙某的錢包,采取的是秘密的方式;張某將錢包里面的1萬元現(xiàn)金占為已有,符合數(shù)額較大的規(guī)定,應當構成盜竊罪。故選項C是正確答案。另外注意,本題之所以不定搶劫罪而定盜竊罪,是因為張某將趙某打成重傷的行為是“出于報復動機”而非劫取財物的目的。
第9題 關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非法持有毒品的,無論數(shù)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B.持有毒品不限于本人持有,包括通過他人持有
C.持有毒品者而非所有者時,必須知道誰是所有者
D.因販賣而持有毒品的,應當實行數(shù)罪并罰
【答案】B
【詳解】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非法持有毒品必須是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才能夠認定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A選項認為不論多少都構成的說法是錯誤的;持有毒品并不要求直接持有,當介入第三者時,不影響本罪的成立,B選項認為持有毒品不限于本人持有,還包括通過他人持有的說法是正確的;持有毒品不要求行為人是毒品的“所有者”、“占有者”,行為人不知道“所有者”、“占有者”是誰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C選項認為非所有者必須知道誰是所有者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人,都會非法持有毒品,這是一種事后不可罰的行為,因此行為人是因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而持有的,只認定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不再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論處,D選項認為因為販賣而持有的,實行數(shù)罪并罰的說法是錯誤的。
第10題 王某(17歲)因犯盜竊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緩刑考驗期內,又犯綁架罪,依法應當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王某是累犯
B.王某實際執(zhí)行7年以后,可以被假釋
C.對王某依法應當撤銷緩刑,根據(jù)“先減后并”的原則進行數(shù)罪并罰
D.對王某依法應當撤銷緩刑,將盜竊罪有期徒刑1年和綁架罪數(shù)罪并罰
【答案】D
【詳解】根據(jù)《刑法》第65條的規(guī)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王某犯后罪是尚未滿18周歲,因此不是累犯,而且前罪判處的是緩刑, 刑罰尚未執(zhí)行,因此也不可能構成累犯。根據(jù)《刑法》第81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 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 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王某雖然不構成累犯,但是,因犯綁架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依法不能 適用假釋。王某盜竊罪所判的1年有期徒刑因被宣告緩刑,刑罰尚未執(zhí)行,因此不存在“先減后并”的問題,而應該撤銷緩刑,直接數(shù)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的刑期即可。故C選項說法錯誤,D選項說法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