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從這個角度,看過上海的街頭?
她從2013年開始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各種摩天樓頂天臺邊緣的自拍照,是戰(zhàn)斗民族“作死自拍”的元老級愛好者。
這張照片在Instagram上得到了2萬多個贊,大部分網(wǎng)友都在評論區(qū)里頂禮膜拜。
但也有人表示:拍這些“愚蠢的照片”到底有什么意義?
在他們眼里,Angela簡直就是作死。
Angela沒有回答。中國的社交網(wǎng)站上對這類老外冒險者白眼相加,她早就習慣了。
1
生命和快樂
我選擇后者
像Angela Nicolau那樣的冒險家還有很多。
他們?yōu)樽钗kU的運動著迷:徒手攀巖、單人航海、高山滑雪、低空跳傘……一旦有什么閃失,后果是致命的。
2015年,人稱“黑巫師”的美國著名極限運動者迪安·波特去世。他在一次夜間低空跳傘練習的時候,撞上了峽谷巖壁上的巨石。
迪安曾經(jīng)多次打破世界記錄,他在沒有任何保護裝置的情況下,徒手攀爬過海拔近2000米的高山巖壁,穿越過兩個懸崖之間的繩索。
不少人無法理解他,為什么會對這些高危險性的運動樂此不疲,不惜獻出生命。
美國心理學家Zuckerman對此給出的解釋是,感覺尋求(sensation-seeking)。
這是一種人格特征。剛好擁有這種人格的人,會非苦于波瀾不驚的生活,只有新鮮刺激才能帶來快樂。
而快樂是支持人走下去的重要動力,生命的質(zhì)量有時是強于長度的。
所以,在迪安和Angela這樣的冒險者眼里,挑戰(zhàn)和刺激引發(fā)的快感就是最大的意義,當中的風險根本不算什么。
哪怕付出生命。
2
冒險的精神
可能刻在基因里
有人曾問迪安,沒有任何保護裝置,在懸崖之間穿越繩索的時候什么感覺。
迪安回答:“懸停在兩個崖壁間,感覺就像太空漫步。我知道‘我能飛’這三個字聽起來很不靠譜,但任何事情,如果你想完成,就要先相信它會實現(xiàn)。我就是要挑戰(zhàn)所謂的’不可能’!
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簡直難以想象,畢竟光看圖片就兩腿打軟了。
Zuckerman 教授還發(fā)現(xiàn),人類的感覺尋求水平大半是由基因決定的,受遺傳的影響比其他大多數(shù)人格特征都要多。
換句話說,冒險家可能是天生的。
我們也可以從進化論里找到答案:因為人類的進化需要冒險精神。
我們的祖先中有很多溫和細致的保守派,日常采集食物,耐心撫育后代,他們堅持著安全第一的信念,尋找植物的根莖、挖白蟻。
而另一群勇敢無畏的冒險家渴望成為勇猛的獵人,他們制作弓箭、學會用火。
反映人類祖先生活的《瘋狂原始人》,就是一部很寫實的動畫片——這一家子通過冒險往外跑,避免了滅頂之災。
現(xiàn)代的人類不再需要和猛獸搏斗求生存,但從長遠看來,冒險的基因依然左右著對人類進化的最終去向。
試著欣賞那些冒險家,因為星辰大海的未來,要依靠他們: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
走不出去就陪著小機器人一起收拾垃圾吧
3
冒險也許會失敗
但流星足以點亮夜空
LinkedIn領英在最近拍攝的我的職業(yè)日記第三期里,也記錄了幾個“作死”的冒險者。
他們做出了一個貼心的虛擬女秘書,并且說,人工智能早晚會在不同領域逐漸戰(zhàn)勝人類。
翻譯一下大概是,人類早晚全部失業(yè)……
這個答案讓很多人感到恐懼。如果人類造出來的AI會代替人類,這一切有什么意義?
這讓我聯(lián)想到,近半個世紀前,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那句“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確實人類的一大步”激勵了整個人類。
不為人知的是,這場“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背后,有一封未被送出的信。
這封信件由NASA撰寫,被命名為《登月失敗》。他們說,失敗也可以很偉大。
當時執(zhí)行登月任務的兩位宇航員,明知這有可能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未知冒險,依然選擇頭也不回地踏上征途。